猗昭维则,圣人在昔。
众善若林,六经乃宅。
猗皇是钦,圣人在今。
宗谟既纂,祖训是寻。
青旗央央,越岁来谒。
前圣后圣,其揆则一。
岁则庚戌,月维庚辰。
山左三大,礼祀毕臻。
这首诗的原文是:
万寿乐歌三十六章 其十九 谒阙里第十九
猗昭维则,圣人在昔。
众善若林,六经乃宅。
猗皇是钦,圣人在今。
宗谟既纂,祖训是寻。
青旗央央,越岁来谒。
前圣后圣,其揆则一。
岁则庚戌,月维庚辰。
山左三大,礼祀毕臻。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解释和注释: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古代圣人的生平和事迹。诗人通过对圣人过去、现在的生活进行描述,表达了对圣人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圣人教诲的珍视和传承的决心。
诗中“猗昭维则”四句,描述了圣人在古代的形象和地位。这里使用了“猗昭维则”这个词汇,意为庄严而崇高,形容圣人的威严和神圣。同时,“圣人在昔”一句,表示圣人曾经生活在那个时代。
“众善若林”四句,进一步描写了圣人的智慧和品德。这里用了“众善若林”来形容圣人的品德如同树木般繁茂且有序,而“六经乃宅”则是指圣人的智慧如同书籍一样丰富。这两句表达了圣人的智慧和品德是如何影响和塑造了那个时代的人们。
接下来的内容,则是对圣人现在的赞颂和纪念。诗人通过“猗皇是钦”四句,表达了对圣人的深深敬仰之情。这里的“猗皇”指的是古代的皇帝,诗人在这里用“猗皇”作为称呼,表达了对皇帝的尊敬。同时,“圣人在今”一句,则是强调了圣人仍然活在我们的时代之中。
最后的部分,是对圣人的教诲和影响的总结。诗人通过“宗谟既纂”四句,表达了对圣人教导的重视和传承的决心。这里的“宗谟”指的是国家大计和长远规划,而“祖训”则是祖先的教导和遗训。这四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继承和发展圣人教诲的决心。
整首诗通过描绘圣人的形象和行为,表达了诗人对圣人的敬仰和赞美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古人对于道德教育和国家治理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