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三万户,仅止一儒者。
童年耽竹素,暇复讨苍疋。
说文五百部,寝食不暂舍。
蝇头排细字,时把心得写。
茅檐两三层,住乃近橘社。
家贫长物少,书反盈两厦。
扁舟偶相访,坐久烛屡灺。
口陈六书失,如水向盆泻。
维时四座客,耳口若聋哑。
二徐生唐末,不甚晓通假。
谐声兼会意,一一多苟且。
强编新附字,合者盖已寡。
惟生纠厥失,证以毛郑马。
隋音庶刘曹,唐疏陋孔贾。
陵夷南北宋,弃置若土苴。
长编侈称引,又出张郭下。
方今富儒术,小学亦媕雅。
王钱暨孙段,见尔手定把。
倚柂赠一篇,飘风忽飞瓦。

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东山三万户,仅止一儒者。

童年耽竹素,暇复讨苍疋。

说文五百部,寝食不暂舍。

蝇头排细字,时把心得写。

茅檐两三层,住乃近橘社。

家贫长物少,书反盈两厦。

扁舟偶相访,坐久烛屡灺。

口陈六书失,如水向盆泻。

维时四座客,耳口若聋哑。

二徐生唐末,不甚晓通假。

谐声兼会意,一一多苟且。

强编新附字,合者盖已寡。

惟生纠厥失,证以毛郑马。

隋音庶刘曹,唐疏陋孔贾。

陵夷南北宋,弃置若土苴。

长编侈称引,又出张郭下。

方今富儒术,小学亦媕雅。

王钱暨孙段,见尔手定把。

倚柂赠一篇,飘风忽飞瓦。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 东山三万户,仅仅只有一个儒者
  • 童年的时候沉迷于竹子和白纸,闲暇时间还会研究文字
  • 说文(说文解字)有五百个部分,我日夜不离地研究它们。
  • 我用极小的字体书写,经常把心得写在纸上。
  • 我在两层的茅草屋檐下居住,这让我靠近了橘子的社团。
  • 家里贫穷,物品很少,书籍却装满了两间屋子。
  • 偶尔有船只经过我的住处拜访,我坐了很长时间,蜡烛都快燃尽了
  • 我经常讲述六书中的错误,就像水流从盆子中倾泻出来一样。
  • 当时在场的都是一些客人,他们听了我的解释后都听成了聋哑人
  • 两位徐生是唐朝末期的人,他们对文字并不精通。
  • 他们只是用声音来谐和字的意义,一个字一个字地拼凑,但往往不够准确。
  • 我勉强为《说文》补写了新的注解,但其中正确的地方已经很少。
  • 只有你能够纠正其中的失误,并且用毛、郑、马氏的训诂来加以证明。
  • 隋朝时期的语音与刘、曹不同,而唐代的语音则显得简陋和粗俗。
  • 到了宋朝以后,文字的发展逐渐衰落,被丢弃得像尘土一样。
  • 《长编》这部书过分夸张地引用了很多资料,甚至超过了张载、郭京等人的著作。
  • 如今我们国家繁荣了儒学,对于小学也讲究其优雅。
  • 王、钱、段三位都是学问高深的人,他们亲自为我确定了一些正确的解释
  • 我赠送给他们这篇文章,就像是一阵大风突然刮起屋顶的瓦片一样。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古文经典的热爱以及他对这些经典的贡献。通过对古文的学习与研究,作者不仅提高了自己的文化素养,还为后来的学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同时,诗中也反映出了当时社会的学术风气和历史背景,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