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奇信无端,显晦各一窟。
高征摩蝠窍,俯视入虫穴。
攀枝禽共迅,履险蠖同屈。
峰峰环如螺,历历堕若蛰。
樽罍亦奇古,瓮盎别凹凸。
危桥中偶断,巨釜下先缺。
导骑匆失声,行童屡迷辙。
微明空际下,怪响壁中出。
石床延客坐,了了察颠未。
半晌出石楼,松梢已新月。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贺的《善权洞》,全诗如下:
灵奇信无端,显晦各一窟。
高征摩蝠窍,俯视入虫穴。
攀枝禽共迅,履险蠖同屈。
峰峰环如螺,历历堕若蛰。
樽罍亦奇古,瓮盎别凹凸。
危桥中偶断,巨釜下先缺。
导骑匆失声,行童屡迷辙。
微明空际下,怪响壁中出。
石床延客坐,了了察颠未。
半晌出石楼,松梢已新月。
翻译与注释:
- 灵奇信无端,显晦各一窟。 形容洞内景象多变,光明与阴暗交替出现,如同自然界的无常。
- 灵奇: 神秘而奇特。
- 显晦: 明亮与昏暗。
- 各一窟: 不同的洞穴或区域。
- 赏析: 此句描绘了洞内的多变光影和不同环境。
- 高征摩蝠窍,俯视入虫穴。 描述攀登时仰望蝙蝠飞过的洞穴,俯视昆虫进出的小洞。
- 高征: 攀登高处。
- 摩蝠窍: 在蝙蝠飞行的洞穴上方。
- 俯视入虫穴: 从下方看昆虫进出的洞穴。
- 赏析: 此句通过对比展现了洞内外的不同景象。
- 攀枝禽共迅,履险蠖同屈。 描写攀爬树枝时的鸟儿与昆虫,以及行走在险峻之处的蜈蚣与蛇类。
- 攀枝禽共迅: 在树枝上飞翔的鸟类与昆虫。
- 履险蠖同屈: 行走在危险处的蜈蚣与蛇类。
- 赏析: 这些生物共同体现了大自然中的生物多样性。
- 峰峰环如螺,历历堕若蛰。 形容洞周围山峰环绕的样子像螺旋形,岩石坠落的声音像是冬天的冬眠动物。
- 峰峰: 山峰。
- 环如螺: 环绕得像螺旋。
- 历历: 清楚可见。
- 堕若蛰: 坠落的声音像是冬眠的动物。
- 赏析: 此处运用比喻和拟物手法,形象地描述了山景和声音的变化。
- 樽罍亦奇古,瓮盎别凹凸。 指酒器也具有奇妙的历史,形状各异,有凹凸之分。
- 樽罍: 古代的一种酒器,通常为圆形或方形。
- 奇古: 奇特而又古老。
- 瓮盎: 古代的一种陶制容器,有凹凸之分,即有凸起也有凹陷。
- 赏析: 这两句强调了古代文物的独特之美及其历史价值。
- 危桥中偶断,巨釜下先缺。 描述一座桥在中间突然断裂,一个巨大的锅子下面已经出现了裂痕。
- 危桥: 高悬在悬崖上的桥。
- 中偶断: 在中间意外断裂。
- 巨釜: 巨大的锅子,可能指的是用于烹饪的大锅。
- 下先缺: 底下已经出现了裂痕。
- 赏析: 这里用“偶断”和“先缺”来形容意外的破坏,增添了一种惊险的氛围。
- 导骑匆失声,行童屡迷辙。 指向导骑马匆匆而过,小童多次迷失方向。
- 导骑: 负责引领的骑士。
- 匆失声: 急忙之中失去了声音。
- 行童: 走路的小孩。
- 屡迷辙: 多次迷失道路。
- 赏析: 反映了旅途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 微明空际下,怪响壁中出。 天空开始变亮,从墙壁中传来奇怪的声音。
- 微明: 天边开始出现一丝光亮。
- 空际: 空中。
- 怪响: 不寻常的声音。
- 赏析: 这句描绘了天气变化和环境声响。
- 石床延客坐,了了察颠未。 在石头床上让客人坐下,清楚地观察山峰的高低。
- 石床: 用石头搭建的座位。
- 延客坐: 邀请客人坐下。
- 了了: 清楚明白。
- 察颠未: 观察山峰的高低。
- 赏析: 此句表达了主人的热情好客,以及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
- 半晌出石楼,松梢已新月。 经过一段时间(半小时)后,从石楼出来看到月亮挂在松梢上。
- 半晌: 一个半小时,大约两小时多。
- 石楼: 石头建造的楼阁。
- 松梢: 松树的顶端。
- 已新月: 月亮已升起到新的高点,即接近满月状态。
- 赏析: 描述了时间的流逝和夜晚的美丽景色。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善权洞内各种奇异现象的描绘,展示了其深邃莫测和变幻无常的特点。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细腻的笔触,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自然世界。同时,诗中还融入了人对自然的观察和感受,使作品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充满了哲理性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