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塘燕,惊相见。
今日百花朝,花香无一片。
尘暗地,愁漫天,莺声不来殊可怜。
风连旬,雾连晓,半春岂止无花鸟,踏青又恐无青草。
【注释】:
- 花朝:农历二月初二,旧时习俗认为这天百花齐放。
- 横塘:在苏州市西南,为古运河之水塘。
- 燕:燕子。
- 惊相见:指春光明媚之时,燕儿忽然飞临,使作者惊喜不已。
- 百花朝:指春天到来之时。
- 花香无一片:百花盛开,却不见一点花香。
- 尘暗地:指大地被尘土遮蔽。
- 愁漫天:指满目凄凉,令人愁闷。
- 莺声不来殊可怜:莺鸟鸣叫的声音也听不到,更让人感到可悲可叹。
- 风连旬:连续数日的刮风。
- 雾连晓:连续数日的浓雾。
- 踏青:春游赏花之意。
- 岂止:不仅。
- 半春:大半的春天。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春天自然景物的诗歌,通过描绘春天的自然景象和人们的心理状态来表达作者对春天美景的喜爱之情。
首句“花朝日作”是整首诗的主题,描述了春天的到来和百花盛开的景象。接着“横塘燕,惊相见”,描绘了燕子飞来的情景和人们的喜悦心情。然而,接下来的“今日百花朝,花香无一片”则表达了春天虽然美丽,但却没有见到任何花朵绽放的情况。这种矛盾的描写使得诗歌更加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美景的期待与失望的矛盾情绪。
接下来的句子继续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如“尘暗地,愁漫天,莺声不来殊可怜”等,这些诗句进一步强调了春天的不完美之处,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春天的美好憧憬。
最后两句“风连旬,雾连晓,半春岂止无花鸟,踏青又恐无青草”,则是对前面句子的总结和升华。这句话表达了尽管春天已经来临,但仍然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如大风、大雾等,这些都让春天的美丽大打折扣。因此,作者在春天里无法尽情享受大自然的美好,只能无奈地等待春天的到来。
这首诗通过对春天的描绘和对自然的观察来表达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期待之情。同时,它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困境和人们内心的焦虑与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