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前游秦中,闻君宰米脂。
十年来荆襄,君官擢同知。
盘盘政绩推尤异,佐郡淹留赏心地。
尚书清节号知人,我作门生君属吏。
昨惭持节来黔阳,君亦五马官思唐。
秦中知名楚中见,何似黔中日谋面。
春残约客城南头,江涨欲从城上流。
看花步幛游山屐,谁信使君年七十。
窗棂八面阁四层,飞步早从高处立。
日斜回马东南街,转历百级来官斋。
亭危正面延江口,我饮一杯君一斗。
眼中落落五老峰,且挈浮邱为君寿。
袁太守纯德招游城南文昌阁并归饮署斋即席赋赠并寿太守七十
我前游秦中,闻君宰米脂。
十年来荆襄,君官擢同知。
盘盘政绩推尤异,佐郡淹留赏心地。
尚书清节号知人,我作门生君属吏。
昨惭持节来黔阳,君亦五马官思唐。
秦中知名楚中见,何似黔中日谋面。
春残约客城南头,江涨欲从城上流。
看花步幛游山屐,谁信使君年七十。
窗棂八面阁四层,飞步早从高处立。
日斜回马东南街,转历百级来官斋。
亭危正面延江口,我饮一杯君一斗。
眼中落落五老峰,且挈浮邱为君寿。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送别之作。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好友的祝福和对未来的期许。全诗语言简练而生动,情感真挚而热烈,体现了李白豪放不羁的个性和他深厚的友情。
第一句“我前游秦中,闻君宰米脂”,诗人回忆了自己曾经游历秦中的往事,得知好友袁太守已经担任了米脂县的知县。这句诗为下文的送别和祝愿奠定了基础。
第二句“十年来荆襄,君官擢同知”则进一步描绘了袁太守的政治生涯。他任职于荆州、襄阳等地,如今又提拔为同知。这里的“擢”字用得非常巧妙,既表现了袁太守的官职提升,也暗示了他仕途得意。
第三句“盘盘政绩推尤异,佐郡淹留赏心地。”则是对袁太守政绩的赞美。诗人认为袁太守的政绩卓著,值得特别表彰;同时,他也为能够在袁太守手下工作表示欣慰。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袁太守的尊敬和赞赏之情。
第四句“尚书清节号知人,我作门生君属吏”则进一步强调了袁太守的品格。他作为尚书,能够清廉自律,以公正无私的态度对待下属;而我作为他的门生,有幸在他手下做事,感到无比荣幸。这两句诗再次凸显了袁太守的优秀品质。
第五到第八句则是对袁太守个人生活状态的描写。第六句“昨惭持节来黔阳,君亦五马官思唐”回顾了袁太守之前曾担任过贵州道监察御史的经历,现在又在黔州担任地方官。第七句“秦中知名楚中见,何似黔中日谋面”表达了诗人对于与袁太守相见的喜悦之情。最后一句“春残约客城南头,江涨欲从城上流”则是对袁太守生活的描绘。诗人邀请袁太守一同欣赏春天的美景,江水上涨时,他们还可以一起站在城墙上观赏江景。
第九到第十二句则转向了对袁太守年龄和生命的感慨。第九句“看花步幛游山屐,谁信使君年七十”表达了诗人对袁太守年龄的惊讶,同时也表达了对他的敬意和祝福。第十句“窗棂八面阁四层,飞步早从高处立”则是对袁太守住所的描绘,展现了他居住环境之优雅。最后两句“日斜回马东南街,转历百级来官斋”则是对袁太守归途的描写。诗人陪伴着他骑马经过东南街,历经百级台阶来到了官府的居所。
第十三句“亭危正面延江口,我饮一杯君一斗”则是对袁太守饮酒的描绘。亭子地势险峻,面对着江水,诗人和袁太守一起饮酒畅谈,仿佛只有他们两个在享受这份快乐。第十四句“眼中落落五老峰,且挈浮邱为君寿”则是对袁太守年龄的再次确认。他虽然年已七十岁,但依然保持着豁达的心态,如同五座山峰般屹立不倒。最后一句“且挈浮邱为君寿”则是对袁太守长寿的祝福。诗人希望袁太守能够健康长寿,继续为国家和百姓做出贡献。
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通过描绘袁太守的生活和性格,展现了他作为一个官员的形象和风采。同时,诗人也通过对袁太守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这位朋友的深深思念和祝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