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山一片疑无骨,都作紫云扶晓日。
马头随意历西南,无数楼台复飞出。
沿溪一桥如一舟,桥上三面开朱楼。
前旌后队何回缓,似向长虹腹中转。
桥心倒插十丈馀,飞盖过处惊游鱼。
君不见一山前头复如井,却喜嫩晴铺十顷。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轼的作品。下面是逐句的解释和赏析:
注释
- 紫云桥:指位于江西九江的长江上的一座桥梁,因桥上有紫色的云彩而得名。
- 春山一片疑无骨:春天的山景像没有骨头一样,颜色淡雅,几乎透明。
- 扶晓日:帮助太阳升起,形容山峰在黎明时分被阳光照亮的景象。
- 马头随意历西南:马儿随意地跑过桥梁的西南方。
- 无数楼台复飞出:许多楼台从水中飞出来,好像从水面上冒出来一样。
- 沿溪一桥如一舟:沿着河流的桥梁就像一条船,形象生动。
- 三面开朱楼:桥上的三个方向都有红色的楼房。
- 前旌后队何回缓:前面有指挥旗帜后面有跟随的队伍,为什么他们走得那么缓慢呢?
- 似向长虹腹中转:好像在长虹的腹中转动,形容船只在水中行驶的样子。
- 桥心倒插十丈馀:桥中心的柱子插入水中超过十丈深。
- 飞盖过处惊游鱼:马车驶过时吓坏了游动的鱼儿。
- 君不见一山前头复如井:你没见过那山的前面又如同一口井吗?
- 却喜嫩晴铺十顷:反而喜欢那细雨刚停时晴朗的景象铺满了十顷土地。
译文
春日里的紫云桥,山色如水,连成一片。早晨的太阳照在山上,仿佛给山峰披上了紫色的云。桥边的马儿随意地奔跑在西南方向,桥下是数不尽的楼台,它们从水中冒出。沿河而建的那座桥,就像是一艘大船。它的三个方向都有高楼矗立,前面的旗帜后面跟着队伍,为什么他们走得那么慢呢?它好像是长虹的腹部,船只在其中穿行。桥中心有一根柱子深深地插入水中,有十丈多深。马车驶过这里,吓跑了游动的鱼。你难道没看到那山前的部分又像是一口井吗?但是,我更喜欢的是雨后的晴空,天空中的云被洗得干干净净,铺满了整个大地。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画面,展现了紫云桥及其周边山水的壮丽景色。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画面更加丰富多彩。同时,诗人的情感也随着景物的变化而变化,从最初的惊讶到最后的喜爱,情感层次丰富。整首诗既描绘了自然景观的美,又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