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王虽毕闾左空,男行筑城女入宫。
长城东西万馀里,永巷迢迢亦无底。
宫中永巷边长城,内外结成冤苦声。
入宫讵识君王面,三十六年曾不见。
转思天上岁月闲,那识相见期仍难。
班班血泪销难尽,剩得团栾一方镜。
携来照影影亦寒,明月尚作秦时看。
非珍异物思垂鉴,背上千年土花艳。
君不见镜铭八字谁所为,篆体绝似东封碑,留伴斯刻千秋垂。

初五日近山堂消寒一集分体咏秦官人镜

六王虽毕闾左空,男行筑城女入宫。

长城东西万馀里,永巷迢迢亦无底。

宫中永巷边长城,内外结成冤苦声。

入宫讵识君王面,三十六年曾不见。

转思天上岁月闲,那识相见期仍难。

班班血泪销难尽,剩得团栾一方镜。

携来照影影亦寒,明月尚作秦时看。

非珍异物思垂鉴,背上千年土花艳。

君不见镜铭八字谁所为,篆体绝似东封碑,留伴斯刻千秋垂。

注释:

  1. 六王:古代六个诸侯国,这里泛指权贵。
  2. 男行筑城女入宫:男子被征去修筑城墙,女子被迫入宫为奴。
  3. 长城:指古代长城。
  4. 永巷:古代皇宫中的通道,这里指宫廷的深宫。
  5. 冤苦声:指因政治斗争或婚姻等原因而产生的痛苦和怨恨。
  6. 三十六年:形容时间很长,几乎三十年。
  7. 天上岁月闲:指在宫外自由自在地度过的时光。
  8. 见:同“现”。相见期:见面的机会。
  9. 班班:斑斑,形容眼泪很多。血泪:泪水与鲜血混合在一起。销难尽:难以完全消失。
  10. 团栾:完整的,团圆的。一方镜:一面圆形的镜子。
  11. 明月:明亮的月光。秦时:指秦始皇时期。
  12. 非珍异物:不是珍贵的宝物。垂鉴:用来照亮和映照。背:上面。土花艳:土墙上生长的苔藓颜色艳丽。
  13. 君不见:表示反问,意为“你难道不知道吗?”镜铭:镜子上的铭文。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对镜子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历史的感慨以及对人生命运的思考。

首联“六王虽毕闾左空,男行筑城女入宫。”描述了六国的灭亡和宫女的命运。这里用“六王”指战国时期的六个诸侯国,而“闾左”则是指那些失去贵族身份的平民百姓。接着诗人以“男行筑城女入宫”来描绘战争带来的灾难,男性被征去修建城墙,女性则被迫进入皇宫成为奴婢。这两句既表现了战争的残酷性,也反映了社会制度的不公。

颔联“长城东西万馀里,永巷迢迢亦无底。”进一步描绘了长城的辽阔以及宫廷的深邃。这里通过“万里长”和“无尽深”两个词语,形象地展现了长城的规模之大和宫廷之深。同时,也暗示了宫廷生活的空虚和寂寞。

颈联“宫中永巷边长城,内外结成冤苦声。”则是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来描述宫廷生活的痛苦。这里的“内外结成冤苦声”既指宫内的奴婢们遭受虐待、不得自由的悲惨境遇,也指那些无辜受害的百姓们的冤屈之声。这两句将宫廷内外的景象巧妙地结合起来,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感。

尾联“转思天上岁月闲,那识相见期仍难。”则是诗人从天上的视角来观察人间的苦难。这里用“天上岁月闲”来形容自己远离尘世的悠闲和自在,而“相见期仍难”则表达了自己对于再次相见的渴望和无奈。这两句既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向往,也透露出对人生无常和命运多舛的感慨。

最后一句“班班血泪销难尽,剩得团栾一方镜。”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这里通过“班班血泪销难尽”来形容宫廷中无数奴婢们的悲惨遭遇和无尽的哀伤;而“剩得团栾一方镜”则是指他们留下的唯一的希望——一面能够映照自己的圆形镜子。这方镜子成为了他们的精神寄托和安慰。

整首诗通过咏物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现实生活的感慨。它不仅揭示了宫廷生活的残酷和虚伪,也反映了人性的复杂和多变。同时,诗人还通过咏物的形式,传达出对人生的哲理思考和对未来的期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