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皆处城西,我独居城东。
城西人不来,宾坐时时空。
非徒息纷纭,藉卧篇籍中。
日旰弱弟归,粥饭喜与同。
儿曹诵经馀,得句辄复工。
为善无近名,我师陈仲弓。
干禄不欲多,我法邴曼容。
兴至即举杯,消磨寺楼钟。
【注释】
《岁暮饮酒诗十首》是唐代大诗人孟浩然晚年隐居鹿门山时所作。此诗为其中之一,诗中表现了诗人对名利的淡薄、清高的生活情趣。
“岁暮”,一作“岁晏”,指年终。
“人皆处城西”,言同乡人大多都住在城南,而诗人独居城外。
“宾坐”,宾客坐席。
“息纷纭”,平息纷繁杂事。
“藉卧”,指躺卧。
“经”,佛教经书。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对名利的淡薄、清高的生活情趣。
开头三句写诗人独居东城的原因。“人皆处城西”表明同乡人大多都住在城南,而诗人独居城外,这在表面上看似乎是不合情理的。实际上,这正是他有意选择的结果,因为他不愿与那些趋炎附势之徒为伍,更不愿去当一个官奴,所以宁愿在城外居住。
中间四句写他在城中闲居的情况。“非徒息纷纭”,意思是说,他并不只是闲居无事,而是指他在处理各种繁杂事务之余,还要阅读经籍,从中吸取知识。“藉卧”就是躺着读书,即所谓的“倚伏以待倦”。这里突出了他勤学不倦的品格。
“日旰弱弟归”,写诗人的弟弟回家来吃饭了。“日旰”即天已晚的意思,这是说,弟弟已经回来了,但天色还不算晚呢。“粥饭喜与同”则说明弟弟回来后,和他一起吃粥喝饭,并在一起聊天说笑。
“儿曹诵经馀,得句辄复工”,意思是说,孩子们读经之后,有新的想法就立刻写下来,写完后又让父亲看,父亲认为好,就继续写下去。这句诗反映了当时儿童的天真可爱和勤奋好学的精神。
最后两句写诗人自己的处境及所抱的志趣。“为我师陈仲弓”一句中的“我师”,是谦称自己的老师。陈仲弓(字仲弓)是东汉初年的隐士,他曾隐居在阳岐山,后来被召用做郡县的小官,但他仍然过着隐居的生活。这里诗人借用陈仲弓的典故,来表达自己不求仕进,也不慕荣利的思想感情。“干禄不欲多”,意思是说,自己并不追求做官,也不愿意多取俸禄。“邴曼容”是东汉隐士邴原的字,他是汉末至三国时著名隐士,以清高著称。这里诗人借用邴原的典故,进一步强调自己不慕荣利的思想。
“兴至即举杯,消磨寺楼钟”是全诗的结尾。意思是说,高兴起来就举杯畅饮,直到寺庙楼上的铜钟敲过了为止。这两句诗既表现出诗人豪放的性格和豁达的胸怀,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倦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