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屋十数间,青松百馀树。
昔为说法场,今作谈诗处。
说法祇了生死缘,不若说诗能使死者不朽生者传。
倘同天释较功德,一瞬万古殊相悬。
梧门学士才名劲,说法亦同僧入定。
席前倾耳凡几人,木佛都疑座旁听。
谈深不知寺在山,高论往往通天关。
指挥若假铁如意,花雨欲落茅檐间。
诗龛左右诗如海,丹墨纷披几年载。
他时悟后忘语言,更有不传诗法在。

这首诗是一首关于法学士式善山寺说诗图的诗歌。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茅屋十数间,青松百馀树。
  • 注释:茅屋指的是诗人的住所,十数间意味着可能有十多间屋子;青松指的是山上的松树,百馀树表示有一百多棵。
  • 赏析:通过描绘出诗人居住的环境,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
  1. 昔为说法场,今作谈诗处。
  • 注释:从前这里是说法(佛经讲道)的地方,现在变成了谈论诗歌的地方。
  • 赏析:诗人用“昔”和“今”来对比过去和现在,表达了他对时光流转、世事变迁的感慨。
  1. 说法祇了生死缘,不若说诗能使死者不朽生者传。
  • 注释:佛教认为说法(讲经说法)可以引导众生达到解脱的境界,而谈论诗歌却可以让死者的灵魂不朽,让活着的人得到传承。
  • 赏析: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他对诗歌的独特见解,他认为诗歌比佛教说法更能触动人心,更能影响人们的命运。
  1. 倘同天释较功德,一瞬万古殊相悬。
  • 注释:假如与佛陀的功德相比,一瞬间的伟大与永恒存在的差异是巨大的。
  • 赏析:诗人在这里比喻了诗歌的力量,认为诗歌的影响是长久的,不会随着时间而消失。
  1. 梧门学士才名劲,说法亦同僧入定。
  • 注释:梧门学士指的是诗人自己,他的才华和名声都非常出众。说法也如同僧人入定一般,专注而平静。
  • 赏析:诗人用“才名劲”来形容自己的才华,用“说法亦同僧入定”来表达自己在说经时的专注与平静。
  1. 席前倾耳凡几人,木佛都疑座旁听。
  • 注释:在座的听众非常多,连佛像都被惊动了,好像坐在旁边的人也在倾听。
  • 赏析:诗人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描述了听众众多的场景,表达了他对诗歌魅力的自信。
  1. 谈深不知寺在山,高论往往通天关。
  • 注释:在深入讨论的时候,我甚至忘记了自己还在寺庙里,而且我的高深的论述常常能直达天界。
  • 赏析:诗人通过夸张的说法,表达了自己对于诗歌的热爱和投入,以及对诗歌影响力的自信。
  1. 指挥若假铁如意,花雨欲落茅檐间。
  • 注释:就像真的使用铁如意一样进行指挥,花儿般的诗句就要从天空中落下落在我的茅草房檐上。
  • 赏析:诗人用“假铁如意”来形容自己的指挥能力,用“花雨欲落茅檐间”来表达诗歌的美好画面。
  1. 诗龛左右诗如海,丹墨纷披几年载。
  • 注释:我在诗的周围筑起了一座小诗阁,那里堆满了成山的诗卷,我用红红绿绿的墨水书写它们,已经过去了许多年。
  • 赏析:诗人以“诗如海”形容自己所积累的诗歌数量之多,用“丹墨纷披”来形容自己对诗歌创作的执着和热情。
  1. 他时悟后忘语言,更有不传诗法在。
  • 注释:将来有一天,当我领悟了诗的真谛之后,我可能会忘记言语,但还有那些无法传授的诗歌技法依然存在。
  • 赏析: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他对诗歌的理解达到了一种境界,即使不再言说也能深刻领悟诗歌的魅力,而那些精妙绝伦的诗歌技法是无法用言语完全表达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