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头无炊烟,门外一丈雪。
此时屋中人,巳恐不能活。
永平及永元,三世弼天子。
此时屋中人,如何遽能死。
闭门一卧历一时,门外雪深殊不知。
洛阳县令来何巧,从事汝南饥欲倒,门外雪花飞入灶。
从兹举足一出门,衣被四海皆阳春。
眼前高卧匪无意,预想俗敝当还醇。
君不见丈夫一世归怀抱,有事日多无事少。
即论无事亦须眠,那得闲心访安道。
【注释】
屋头:屋上。
炊烟:做饭用的烟气,即灶气。
此时:指雪下得厉害的时候。
三世:三代。
洛阳县令:汉代洛阳县令姓何。
汝南:古地名,今河南汝南县一带。
高卧:悠闲安闲地躺着。
匪:不是。
阳春:春天。
归怀抱:寄托胸怀。
无事少:没有事的时候较少。
即论:就是讲。
那得:如何能得。
闲心访安道:有空去访问陶潜。
【赏析】
此诗作于和帝永元元年(公元90年)冬,是诗人辞官家居后隐居庐山时所作。袁安卧雪,本为古人的典故。《后汉书·逸民传》载:“袁公居郡,有疾就床。霜雪晨集其门,自若也。及差,遂归乡里。行与诸子登门,家贫亲客,不受徒答之礼。”《晋书·隐逸传》云:“袁安在郡不接宾客,唯以冰自结曰:‘宁可以冻损我德,不可使人说我情也。’”袁安因大雪而“自若”,而“闭门一卧历一时,门外雪深殊不知”,表现了高尚的情操。王粲《从军诗》中说:“清风吹我襟,便自有天质,何用数行书,耿耿使星日!”袁安的“闭门”正是对王粲的“清风吹我襟”的最好注脚。此诗开头写屋上无炊烟,门外一丈雪,正与袁安卧雪图相合。接着写此时屋内之人,恐怕不能活命。这是从袁安“不接宾客”来设想,暗示自己已到山穷水尽、人命危浅的地步。以下八句写自己虽然处境艰难,但依然能够安然入睡,并预想自己将来还能像古代贤君一样治理国家。“洛阳县令来何巧,从事汝南饥欲倒,门外雪花飞入灶”,是说自己虽然贫困潦倒,但仍然受到当地官员的厚遇,而且生活尚可温饱。“从兹举足一出门,衣被四海皆阳春”,是说从此可以出门了,衣服被子都有人送,就像四海之内都充满了阳光一样。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前途的乐观态度。“眼前高卧匪无意,预想俗敝当还醇”,意思是说自己虽然暂时隐居山林,但并不是有意逃避现实,而是认为天下太平之时应该回归自然,恢复淳朴的生活。“君不见丈夫一世归怀抱,有事日多无事少”,“即论无事亦须眠,那得闲心访安道”,是说自己一生都在追求理想,即使遇到困难也要坚持下去。即使没有空闲时间去拜访陶潜,也会把陶潜当作知己朋友。
全诗通过对袁安卧雪图的描绘,展现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坚韧不拔和乐观豁达的精神风貌。诗人以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表达了对人生的态度和价值观。这种精神风貌和价值观念,不仅在当时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