夙昔好大言,岱宗视秋毫。
兹来距百里,意念肃不骄。
灵风吹车帷,总向西北飘。
日上戴一山,半白雪未消。
平明开东峰,忽与天争高。
向背卅里间,钜细无不包。
圣人坐明堂,若受万国朝。
半日走未休,才能憩岩腰。
绝顶豁一门,注视久亦劳。
谁云千丈松,贴若径寸苗。
海气渍石厓,天声走林梢。
来乘西月光,去揭北斗杓。
小酌白石泉,吾行过飞桥。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上泰山的所见所感。从蒙阴县界早发,从车上望泰山半日始抵山麓,又步行半日憩高老桥。日巳曛黑乃寻路而返,表达了对大自然美景的敬畏之情。

夙昔好大言,岱宗视秋毫。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泰山的赞美和崇敬之情。他认为自己像泰山一样高大,可以俯瞰秋天的细毛。

兹来距百里,意念肃不骄。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泰山的高度和威严的认识。虽然距离泰山有百里之遥,但是他的意念却非常严肃,不曾有过任何的骄傲。

灵风吹车帷,总向西北飘。这句话描述了泰山的灵风,它总是向西北方向吹拂。

日上戴一山,半白雪未消。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泰山的观察和描述。太阳在山顶上照耀着一座山峰,半山腰的雪还没有融化。

平明开东峰,忽与天争高。这句话描述了诗人登上东峰的情景。清晨时分,他打开了东峰的大门,忽然之间与天空展开了竞争。

向背卅里间,钜细无不包。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泰山的观察和描述。从远处望去,可以看到三十里的地方,所有的细节都包含在其中。

圣人坐明堂,若受万国朝。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圣人的敬仰之情。他想象圣人坐在明堂上,就像接受各国的朝拜一样。

半日走未休,才能憩岩腰。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登山的辛苦和疲惫。他走了半日还没有停下,直到找到一个岩石休息了一下。

绝顶豁一门,注视久亦劳。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泰山的欣赏和感叹。他站在山顶上,看到了一扇门,凝视了很久也觉得有些疲劳。

谁云千丈松,贴若径寸苗。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松树的赞美之情。他想象一棵巨大的松树,就像一根小苗一样紧贴地面。

海气渍石厓,天声走林梢。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泰山的神奇景色的惊叹。海水的气息渗进了石崖,天的声音在树林中回荡。

来乘西月光,去揭北斗杓。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夜晚星空的向往之情。他想象自己乘坐着西方的月光,去揭开北斗星的勺子。

吾行过飞桥。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泉水的赞美之情。他品尝了一口白石泉的水,然后走过了飞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