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流何迢迢,熠耀亦袅袅。
经天日月星,明岂藉腐草。
所悲微末质,志欲烛昏晓。
不畏霜霰零,冲寒出林杪。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白,题目为《古意十篇奉酬范文学棠见赠作 其七》。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和译文:
波流何迢迢,熠耀亦袅袅。
经天日月星,明岂藉腐草。
所悲微末质,志欲烛昏晓。
不畏霜霰零,冲寒出林杪。
诗句释义:
- 波流何迢迢:水流湍急而远,象征着道路艰难。
- 熠耀亦袅袅:光辉闪耀,如同袅袅升起的烟雾。
- 经天日月星:日月星辰在天空中运行,无一例外。
- 明岂藉腐草:光明并不是依赖于腐坏的草。
- 所悲微末质:感叹自身的卑微品质。
- 志欲烛昏晓:有志向的人能够照亮黑暗与清晨。
- 不畏霜霰零:不怕寒冷和冰雹。
- 冲寒出林杪:冒着寒冷从树林顶端冲出。
译文:
水流湍急而远,如同闪烁的烟云般缥缈。太阳、月亮和星星都在天空中永恒地运行,它们的光芒并不依赖那些枯萎的草。我所忧虑的是自己的卑微品质,但我有着崇高的理想和志向,可以照亮整个世界。我不怕严寒和冰雪,我会从最艰难的困境中冲出来。
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在收到范文学的礼物后所作的回应。诗中的“波流”象征人生路途的艰辛,“熠耀亦袅袅”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和赞美。诗人通过对比太阳、月亮和星星的永恒运行,来表达自己坚定的信念和理想。他不畏艰难险阻,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和信念。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力量,充满了豪情壮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的理解和态度。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李白那种不羁的性格和对自由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