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出云溪东,照见云溪西。
云鸡鲤鱼亦成队,生世不肯离云溪。
柰何溪边人,屡放溪边艇。
我向溪头望,远行布帆一一飞无影。
君居云溪已七世,三世及交情并挚。
矧君才笔胜昔人,使我论交复伤逝。
牡丹花红绣毬绿,摇荡溪光数间屋。
家无长物殊可笑,祇有贮诗馀旧簏。
城东别墅高数层,老树尚挂千年藤。
昨因酒后一临眺,君已薄醉难同登。
最怜云溪春,更向云溪步。
我属溪头赤鲤鱼,送君直到江干渡。

【注释】

云溪,山名。在江西九江县北。上舍,官舍。杨元锡,字锡文,唐人。生卒年不详,约公元826-876年(唐代)在世。

【译文】

月出云溪东边,照亮了云溪西边。

云鸡鲤鱼也成队,一生不肯离开云溪。

为什么溪边的人们,屡次放走溪边的船?

我站在溪边望,你远行时布帆一片飞过没有影。

你居住在云溪已经七代了,三代以上的人和你交情都深厚。

何况你的才笔胜过古人,使我谈论交情又伤感又悲伤。

牡丹花红绣球绿,摇荡着溪水光芒照耀几间房子。

家无长物特别可笑,只有旧的诗书箱子里存着。

城东有座别墅高数层,老树还挂着千年藤。

昨天因酒后一临眺,你已经醉得难以同登。

最怜爱云溪春天,更向云溪步。

我属溪头赤鲤鱼,送到江干渡口去。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写友人离别时的依依惜别之情。全诗四联,以云溪为背景,写景、叙事、抒情交织在一起,情景交融,富有诗意。

首二句“云溪行送杨上舍元锡北游”点明送别的地点与对象,交代出送别的时间。“月出”二句,写送别之时的景色。明月升起于天空,照见云溪两岸的景象。这两句中,“出”、“照”、“西”、“西”等词的使用,使画面具有动态美和色彩美,使人如身临其境。

第三联“云鸡鲤鱼亦成队”,是写送别的场景,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依恋之情。“生世”二字写出了友人与云溪的不解之缘,也写出了他不愿离去之意。“柰何”一词,表达了诗人的无奈之感。

第四联“我向溪头望,远行布帆一一飞无影”,是说诗人自己望着友人远去的背影,心中无限感慨。“布帆”,指船帆。“飞无影”是说友人的船只渐渐消失在远方。此句既描写友人远去的情景,也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留恋之情,同时也抒发了自己的伤逝之感。

第五联“君居云溪已七世,三世及交情并挚”,“三世”,指三代。“并挚”,即并深、深厚。此句写云溪上的世代相传的深厚友情。“矧”通“乃”,“矧君才笔胜昔人,使我论交复伤逝。”此言君之才高笔妙,胜过往日之人,而我又深感伤逝。

尾联“牡丹花红绣毬绿,摇荡溪光数间屋;家无长物殊可笑,祇有贮诗馀旧簏。”用牡丹和绣球比喻杨元锡,说他像牡丹一样艳丽,像绣球一样多情,同时表达出诗人对友人的眷恋。“牡丹花红”“绣毬绿”,用色彩鲜明来形容杨元锡的美丽。“摇荡”二句,写杨元锡家中贫乏之状。用“牡丹花红”来比喻杨元锡的美貌,用“绣球绿”来比喻杨元锡的清秀。用“摇荡溪光数间屋”来形容他的居室简陋,而以“家无长物”来衬托他的生活清贫。“祇有贮诗余旧簏”,意思是只有那些存放诗歌的旧竹箱了。这里,诗人用“贮诗”“旧簏”来形容杨元锡的生活,既表现出他的清贫,也表现了他对诗的热爱以及他在贫困中所表现出来的坚毅精神。

这首诗通过写云溪的景色和杨元锡的为人以及生活状况,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深厚的友情和对友人离乡远行的依依不舍之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心和对友人生活的关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