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吟方倚树,晓梦已入竹。
风铃散疏声,悬灯照凄绿。
颇欣谢尘事,息仰在深谷。
迹感铩羽禽,狂惊失群鹿。
穷乡此留滞,乐岁苦踯躅。
岂念怀与安,徒成歌复哭。

【注释】

自嵊县至天台山:自嵊县出发到天台山。

行杂诗:行走中写的一些诗歌。其二:第二首,第二部分。

夜吟方倚树:夜里吟诵,正在倚靠着树。

晓梦已入竹:早上的梦已经进入竹林。

风铃散疏声:风吹动树枝,发出稀疏的声音。

悬灯照凄绿:挂着灯照耀着凄凉的绿色。

颇欣谢尘事:很高兴摆脱尘世的事情。

息仰在深谷:栖息在深山。

迹感铩羽禽:足迹惊动了被剪掉羽毛的鸟。

狂惊失群鹿:狂野地惊慌失措。

穷乡此留滞:在贫穷的地方留下停留。

乐岁苦踯躅:在快乐的年份却痛苦地徘徊。

岂念怀与安:哪还记挂和安定。

徒成歌复哭:“徒”同“徒”, 白白地唱又哭泣。

【赏析】

《自嵊县至天台山行杂诗》是诗人自题其诗的一首五言绝句。从题目看,这首诗写于诗人游历天台山时所作。全诗共八句,每句七字,四句一组,两联对仗工整。第一联“夜吟方倚树,晓梦已入竹”二句点明时间,夜以继日地吟咏,早晨就进入竹林里去睡觉。这两句写旅途中的劳顿。第二联“风铃散疏声,悬灯照凄绿”,写夜晚的景色,风摇动树上的铃铛发出清脆的声响,悬挂着灯笼照亮凄凉的绿色。这一联写旅途中的景致与感受。第三联“颇欣谢尘事,息仰在深谷”,写自己的心情,非常高兴可以摆脱尘世的事情,栖息在深深的山谷中。第四联“迹感铩羽禽,狂惊失群鹿”,描写自己的足迹惊动了被剪掉羽毛的鸟,狂野地惊慌失措。最后一句“穷乡此留滞,乐岁苦踯躅”,表达出穷乡僻壤中滞留的感慨,而快乐的时候却痛苦地徘徊。

这首诗是诗人游历天台山时所作。诗人自述在旅途中劳顿不堪,夜间吟咏、白天休息,清晨便进入竹林之中,夜晚则欣赏着幽静的景色。他感到非常高兴,可以摆脱尘世的事情,在深深的山谷中栖息。然而他的足迹却惊醒了被剪掉羽毛的鸟儿,狂野地惊慌失措。最后,他在穷乡僻壤中留下了足迹,而快乐的时候却痛苦地徘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