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城东南,数日过城北。
马家池头竹树幽,破晓来看雨中色。
我思移竹先移居,近乞数笋栽东隅。
待其干老笋复茁,影覆一室真吾庐。
君于此意亦三复,笔底森森绘寒玉。
夜阑题竹复赠君,惊笋出我墙东屋。
【注释】
段上舍达:人名,姓段名上舍,唐代画家。修竹吾庐图:指段上舍达所画的《修竹吾庐图》。城东南:即“东”字,因为古代以右为尊,所以“城东”是尊贵之位,这里指“我”。数日过城北:经过数日才从城中出来。马家池头:地名,位于今江苏苏州市西南郊。竹树幽:竹和树木都显得幽静清雅。破晓来看:在天亮的时候来看。色:景色。移竹先移居:把竹子移植到我的住所。近乞数笋栽东隅:最近向马家池头索要一些竹笋来种植在我的住所东面。待其干老笋复茁:等到竹子长大后,又重新发芽生长。影覆一室真吾庐:竹的影子盖住了整个屋子,真像是我的住所。君于此意亦三复:你对这个意图也反复考虑了三次。笔底森森绘寒玉:用笔触描绘出如寒玉般的竹子。夜阑题竹复赠君:深夜时我在竹林中题写了这首诗再送给你。惊笋出我墙东屋:竹笋突然长出了我的东墙。
【赏析】
此诗作于唐大历五年(770)冬末春初。诗人在一次经过马家池头时,发现那里有一片茂密的修竹,便萌发了移植此地的念头。他来到马家池头,看到那里的竹树清幽、竹影婆娑、竹韵悠扬,于是产生了移植的想法。诗人为了实现自己的想法,特意向马家索取几棵竹苗,准备移植到自己的居所。他精心培育这些新栽的竹,期待着它们早日成材。然而,当这些竹子长大之后,却意外地在自家的墙壁处生长出了新的竹笋。《修竹吾庐图》正是诗人移植这些竹子之后所作。
诗的前四句写自己对移植竹林的想法及行动,五至八句写移植后的情景与想法,最后两句抒发自己对此事的感慨。整首诗结构紧凑,意境优美,充满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