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竹冠布衣位至尊,汉家丞相非高门。
骊山罪徒满阙下,黥面盗首王皆真。
当时入关佐天子,三杰首数韩王孙。
留侯儒者固益上,讵能刀笔同时论。
秦凶竟从赵高匿,楚虐幸有项伯恩。
英雄归汉有本末,丹青照水颜疑神。
平生折节黄石公,我怀独有沧海君。
咸阳原争两竖子,冥冥者鸿竟离群。
始知高视出一世,四皓未免趋风尘。
留侯功成即乞身,心所师者真其人,赤松黄石何足云。

诗句

1 君不见,竹冠布衣位至尊,汉家丞相非高门。

  • 注释: 这句话表达了对留侯张良的景仰,认为即使他穿着简单的布衣,地位却非常高,因为汉朝的丞相并不是出身高贵之家。
  1. 骊山罪徒满阙下,黥面盗首王皆真。
  • 注释: 描述了秦末项羽被刘邦所擒后,其部下如王离等因参与骊山刑场起义而名垂千古。
  1. 当时入关佐天子,三杰首数韩王孙。
  • 注释: 提到了在刘邦入关时,韩王信作为主要将领之一,是三杰中的一员。
  1. 留侯儒者固益上,讵能刀笔同时论。
  • 注释: 张良虽然是一位儒家学者,但他在政治和军事上都有所建树,与刀笔吏(文职官员)不同,不能同台共论。
  1. 秦凶竟从赵高匿,楚虐幸有项伯恩。
  • 注释: 这里反映了秦朝的暴政由赵高掩盖,以及西楚霸王项羽的暴政由项伯等人支撑。
  1. 英雄归汉有本末,丹青照水颜疑神。
  • 注释: 描绘了项羽和韩信这两位英雄人物最终归附汉朝的历史结局,以及他们的形象通过绘画艺术得到了再现。
  1. 平生折节黄石公,我怀独有沧海君。
  • 注释: 张良一生都尊敬并追随黄石公(即圯上的老人),而他心中只有像大海一样宽广的人——屈原。
  1. 咸阳原争两竖子,冥冥者鸿竟离群。
  • 注释: 描述咸阳之战中两位小个子士兵争夺战功的情景,暗示了战争的残酷和个人命运的无常。
  1. 始知高视出一世,四皓未免趋风尘。
  • 注释: 张良最初以为他的见识高人一等,但后来发现即使是四位隐士也不能免于世事的纷扰。
  1. 留侯功成即乞身,心所师者真其人,赤松黄石何足云。
  • 注释: 张良功成之后便辞去官职,真正值得尊敬的是他的老师,而不是所谓的“赤松子”或“黄石公”。

译文

竹冠布衣的留侯归汉图
君未见那竹冠布衣的张良,身份尊贵却不靠门第;
秦朝骊山监狱里,满是罪徒,而真正的英雄项羽和韩信却是真实存在的。
刘邦入关之时,韩王信、王离等人都是英勇的将士;
留侯张良既是儒家学者也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战略家。
赵高的权术终究失败,项羽和刘邦的战争也以胜利告终,但历史总是变幻莫测,充满了无常。
张良年轻时曾拜访隐士黄石公,但他心中始终崇敬的是更伟大的人物,如屈原般高尚。
咸阳之战中,两位无名小卒为功名争斗,而真正的英雄项羽和韩信却早已远离了世俗的纷扰。
张良深知自己的见识非凡,但他也知道即使在这世上,真正的智者也不会被名利所束缚。
张良功成身退,真正敬仰的是那些真正有价值的东西,而非那些虚无飘渺的神话。

赏析

这首诗是对张良生平事迹的颂扬,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于历史人物的深刻理解和感悟。诗人通过对张良形象的描绘,展现了他的智慧、忠诚、谦逊和远见,以及他对于名利看淡的态度。同时,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诗人也揭示了历史的变迁和人性的复杂性。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