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青衫马首迎,罗施山半见诸生。
眼前指点为文法,似此峰峦始不平。
【注释】
晓发玉屏刘教谕嗣武陈训导秀升率诸生相送:清晨出发,前往玉屏山的刘教谕(嗣武)与陈训导(秀升),带领着众多学生在车中作诗相送。
青衫:指官衣,古代士子穿青布衣服。
罗施山:在今贵州毕节县东南。
诸生:指学生。
为文法:写文章要合乎规范。
始不平:开始时不平坦。
【赏析】
此诗是作者赴玉屏途中,应刘教谕、陈训导及学生的挽留而作。首联点明时间、地点和人物身份,并写出了师生们热情洋溢的场面,颔联描绘了师生们在车上互相赠送诗篇的情景,颈联指出了他们共同的志趣所在,抒发了他们对于学问的追求。
首联“一例青衫马首迎”,用青衫代称官服,表明了作者的身份;“马首”是古代的一种礼节用语,意指恭敬地迎接。这句诗表达了师生之间的亲密关系。
颔联“罗施山半见诸生”,描绘了他们在山路上行进的场景。罗施山位于贵州省毕节县东南,是一座秀丽的山峰,山上有美丽的风景,因此成为了文人墨客常来游览的地方。这里的“诸生”指的是学生们,他们聚集在一起,一同欣赏着罗施山的美丽景色,同时也在相互交流思想,探讨学问。
颈联“眼前指点为文法,似此峰峦始不平”,则是表达了他们对学问的追求和对人生的态度。他们知道,在追求学问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难和挫折,但是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这句诗也暗示了他们的人生态度:即使面临困难,也要勇敢地去面对,去挑战。
此诗通过描绘师生们在旅途中的互动情景,表达了他们对学问的追求和生活态度。同时,这首诗也展现了诗人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对未来的期待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