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跨明驼天半回,传呼布鲁特人来。
牛羊十万鞭驱至,三日城西路不开。
【注释】
伊犁:即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宁市。纪事诗:记述事情的诗歌,这里指诗人在伊犁所见所闻的诗歌。四十三首:诗人在伊犁期间共作诗四十二首,题作《伊犁纪事诗》,这是其中的第六首。其六:这是第六首的诗题。明驼(méngtú):骆驼。天半回:指从天山脚下回到伊犁城。传呼:传达消息。布鲁特人:清代称居住在伊犁一带的少数民族之一,属卫拉特蒙古族。牛羊十万鞭驱至:指将十万头牲畜赶至伊犁城。鞭驱:驱赶,这里是用马鞭抽打的意思。三日城西路不开:指伊犁通往伊宁城的路三天内不能通车。
【赏析】
此诗描写了诗人于道光二十九年(1849)八月间到伊犁时所见的景象,反映了当时西北边陲地区的社会状况。首句“谁跨明驼天半回”,描绘出一幅骆驼队从天山半腰归来的图画,生动地表现出伊犁与内地交通中断后伊犁地区物资匮乏,生活艰苦的情景。次句“传呼布鲁特人来”,说明伊犁当地民族关系紧张,连布鲁特人也被迫前来求援。第三句“牛羊十万鞭驱至”,进一步写伊犁人民的生活困苦和对外界援助的迫切希望。末句“三日城西路不开”,说明道路不通给当地居民带来的不便和困难。全诗语言朴实,意境深远,是一首充满爱国激情的边塞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