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客先惊问姓名,记曾跃马入咸京。
当时书记疏狂甚,亲屈元戎作骑兵。
【注释】熟客:指老朋友。元戎:官名,古代指高级武官或将军。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诗人在送别时作诗留念。诗的前两句写诗人与友人久别重逢,诗人先开口打招呼,问友人的姓名,然后告诉友人他当年曾随从元戎跃马入咸京,现在又回到故乡。后两句写诗人当年在官场上任书记,为人疏狂不羁;如今亲屈元戎作骑兵,说明自己已离开朝廷。全诗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离别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熟客先惊问姓名,记曾跃马入咸京。
当时书记疏狂甚,亲屈元戎作骑兵。
【注释】熟客:指老朋友。元戎:官名,古代指高级武官或将军。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诗人在送别时作诗留念。诗的前两句写诗人与友人久别重逢,诗人先开口打招呼,问友人的姓名,然后告诉友人他当年曾随从元戎跃马入咸京,现在又回到故乡。后两句写诗人当年在官场上任书记,为人疏狂不羁;如今亲屈元戎作骑兵,说明自己已离开朝廷。全诗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离别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语言和思想的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中给出的关键词的提示词的含义来判断正误。同时,赏析一定要结合诗句进行,要抓住关键词,切不可脱离诗作本身,要抓住关键词展开联想,展开想象。注意不要只答字面意思。本题要求考生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青牛老子庙”,指的是青牛观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破晓”要求考生对整首诗进行赏析,然后分析诗句的内容,最后点明诗句在表达情感上的作用等。本题的关键是把握诗意和思想主旨,在此基础上分析手法及效果。 第一联“破晓帘前望,园荒绿欲齐”,写诗人清晨起来在窗前看到园子里草木繁茂。“园荒”是说花园荒芜,而“绿欲齐”写出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第二联“春知来路阔
【注释】 巴里坤:唐代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县一带。 公孙瓒(yuàn):东汉末年著名将领。 临岐(qí):临别。 潸然:流泪貌。先德:指前人的德行、功业。殊乡:远方,异乡。 穹庐(qióng lú):古代蒙古族人的毡帐。 牧泽羊:放牧羊群,泛指农耕。 荒寒:荒凉寒冷。一瓯(ōu)雪:一杯雪。一瓯为量词,用于酒类。 奠(diàn):祭奠,祭礼。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客居他乡时的除夕夜所作
【注释】 圭峰山:即庐山。 太华三峰外:庐山在五老峰以外。太华三峰是庐山的三大主峰,因而得名。 兹峰亦削成:此峰也是削成而立。兹指这,此峰也。 空青无雾障:天空中没有云雾的障碍。 奇秀与云争:奇特的秀丽景色和云朵竞争。 直柏当胸出:笔直的柏树长在胸前。 初阳贴掌生:初升的太阳照在手上。 此江清到底:这里的江水清澈到底。 照影亦分明:倒影也清楚分明。 赏析: 首联“太华三峰外
诗句释义及赏析 第1句:频悲寒序促,那复值兹晨。 译文:频频感叹寒冬的急促,哪还能再逢今日早晨。 - 关键词注释: - 寒序:指寒冷的季节。 - 那复:怎么能够。 - 兹晨:这个早晨。 - 值:遇到。 - 踟蹰:徘徊不前。 - 赏析:诗人在立春时节感慨时光飞逝,冬天已经过去,春天即将到来。但他却感到时间过得太快,无法适应这种变化,只能在原地徘徊,无法向前迈进。 第2句:人意怜迟日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园居》中的一句,全诗如下: ``` 十里巢营树,春深客到初。 上楼人影瘦,灭烛雨声疏。 隔岁书犹读,齐年发共梳。 庾郎贫正甚,同此食园蔬。 ``` 译文: 在郊外的别墅里,有十里远的树林,春天来临时,客人刚到。 楼上的人影显得消瘦,雨声也显得稀疏了。 虽然过了一年,但是书信依然在阅读,头发也一起梳理。 庾亮的生活很贫困,我们却和这样的人一样,一起享用园里的蔬菜。
【注释】: 1. 初三花发槛:指农历三月初三,花发满院。 2. 初五月窥门:指农历五月,门帘微开。 3. 楼小难藏影:指高楼小楼,难以隐藏身影。 4. 帘重不隔魂:指帘子重重,但无法阻隔灵魂。 5. 蛛丝黏镜湿:蜘蛛丝粘在镜子上,镜子变得湿润。 6. 鼠泪滴灯昏:老鼠泪滴在灯上,使灯昏黄。 7. 笛忆参差响:笛声悠扬,仿佛回忆中的杂音。 8. 书摩宛转痕:书页摩挲,留下曲折的痕迹。 【赏析】:
晓色入深港,停桡问古原。 人稀杨柳密,村僻鹳鹅喧。 不雨思祈社,无年学灌园。 朝歌尔何意,隐隐度崇垣。 注释: - 晓色入深港:早晨的阳光照进深深的港口,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 停桡:在河边停下船桨。 - 古原:古老的田野、原野,指代诗人所在地的地方。 - 人稀:人口稀少。 - 杨柳密:柳树茂密,形容春天的景象。 - 村僻:村庄偏僻,远离喧嚣。 - 鹳鹅喧:鹳和鹅在湖面上嬉戏的声音。 -
重来携幼弟,此别念衰亲。 山果纷相赠,溪茶采尚新。 封书因问叔,劝食尚依人。 倘复移家返,应知未厌贫。 注释: 1. 重来携幼弟:再次回来时带上了小弟。 2. 山果纷相赠:山上的果实纷纷赠送给我们。 3. 溪茶采尚新:采集的溪边茶叶还很新鲜。 4. 封书因问叔:通过信封向叔叔打听情况。 5. 劝食尚依人:劝说弟弟吃些食物,仍然依赖别人。 6. 倘复移家返:如若再次搬迁回家。 7. 应知未厌贫
注释: 1. 白首吾宗叔:我年老的叔父。白首指老年,吾宗指我的家族。叔父是家中辈分较高的人,故称。 2. 黄眉入室姑:黄色眉毛的人,即妻子。入室姑指妻子。 3. 未嫌新礼简:不觉得礼节过于繁琐。新礼指新婚时的新礼节,简指简约、简单。 4. 记取旧名呼:记得以前如何称呼她。 5. 历寝书留几:在卧室里留下了书。历寝指卧室,书指书籍。 6. 开筵酒在壶:打开酒壶准备喝酒。开筵指宴饮
【注释】 伊犁:即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宁市。纪事诗:记述事情的诗歌,这里指诗人在伊犁所见所闻的诗歌。四十三首:诗人在伊犁期间共作诗四十二首,题作《伊犁纪事诗》,这是其中的第六首。其六:这是第六首的诗题。明驼(méngtú):骆驼。天半回:指从天山脚下回到伊犁城。传呼:传达消息。布鲁特人:清代称居住在伊犁一带的少数民族之一,属卫拉特蒙古族。牛羊十万鞭驱至:指将十万头牲畜赶至伊犁城。鞭驱:驱赶
【注释】: 伊犁纪事诗:即《伊犁纪事诗四十八首》,是清代诗人郑燮(郑板桥)的组诗作品。伊犁,位于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部,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此诗作于作者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期间。 伊犁:在今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境内。 其七:指这首诗的第7句。 古庙:指伊犁城西有座建于唐代的佛寺——大云寺。 东西辟:开辟,修建。 广场:指修建好的广场。 雪消齐露粉红墙:积雪融化了,露出墙壁上的粉红色。 风光
【注释】 鹁鸪(bó gū):黄鹂的古称。 却:同“脱”。 宛与(wǎn yǔ)江南:宛然,如同;江南,指江南地区,这里指伊犁。 杏子乍青桑椹紫(sāng qīng shēng míng zhǐ):杏树刚长出青涩的果实,桑树刚刚长出紫色的果实。 家家树上有黄童(háo tiáo):每户人家的树上都有小孩在嬉戏。黄童,指黄毛小子,即小儿。 【赏析】
《伊犁纪事诗》是清代诗人洪亮吉创作的组诗,共四十三首,写在嘉庆四年(1799年),当时作者上书言事,极论时弊,因此被免死戍伊犁。次年诏以“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释还。居家十年而卒。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到日先传领督催,无端堂帖复追回。 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到达目的地后,首先接到的是命令和指示,然后才得到相应的文件和资料。这里的“传领督催”指的是传达和督促工作
洪亮吉在《伊犁纪事诗四十三首其三》中通过细腻的笔触描述了自己在伊犁的经历。现对这首诗进行逐句释义如下: 1. 环碧轩中祟不迷:在环碧轩中,我并未迷失于世俗的纷扰之中,保持着清晰的思考和判断。 2. 风柝雨凄凄:外面的风雨声让人感到凄凉,仿佛在提醒着什么。 3. 固知此老迂难近:我深知这样的老者虽迂腐但难以接近,他的思想观念与时代格格不入。 4. 绝胜宵分咒准提:相比之下,他的教诲更胜一筹
伊犁纪事诗四十三首其二 橐笔频年上玉墀,虎贲三百笑舒迟。 解析: - 橐笔频年: 橐笔,指文人的文房四宝中的笔,此处形容作者常年书写公文。 - 频年上玉墀: 玉墀,指皇帝的御前台阶,喻指朝廷或皇宫。 - 虎贲三百: 古代指宫中警卫,这里可能指朝廷中威武的官员。 - 笑舒迟: 指这些官员虽然威严,但面对文人时态度温和,没有架子。 关键词注释: - 橐笔: 指的是文房四宝之一的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