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年方觉定羁魂,松柏萧萧谒墓门。
已分头颅行万里,仅留皮骨反孤村。
长愁拟共张平子,妙德惭无袁悯孙。
挥泪更从原北望,鹁鸪声里上朝暾。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将至洋川书院先诣郭北谒别先茔
  • “将至”:表示即将到达。
  • “洋川书院”:位于某地的书院,“洋川”可能是地名。
  • “先诣”:前往拜见或问候某人。
  • “郭北”:指墓地所在的方位。
  • 注释:作者计划前往洋川书院时,先去拜访已故亲人的墓地。
  1. 经年方觉定羁魂,松柏萧萧谒墓门
  • “经年”:经过很长时间。
  • “方觉”:才意识到。
  • “羁魂”:被束缚的灵魂,这里比喻思念之情。
  • “松柏”:常绿植物,此处象征坚贞不屈的精神。
  • “萧萧”:形容风吹树叶声。
  • 注释:长时间以来,作者才真正体会到自己对已故亲人深深的思念和羁绊,在松柏的摇曳声中走向墓地的门。
  1. 已分头颅行万里,仅留皮骨反孤村
  • “已分”:已经决定。
  • “头颅行万”:以头为代价,行走万里。
  • “皮骨”:身体的一部分,这里指遗骸。
  • “孤村”:孤独的村庄,可能指的是墓地附近的小村庄。
  • 注释:为了完成对亲人的祭拜,他不惜以生命为代价,只留下一副皮骨回到故乡的孤村。
  1. 长愁拟共张平子,妙德惭无袁悯孙
  • “长愁”:长时间的忧虑。
  • “拟”:打算或希望。
  • “张平子”:东汉时期的文学家张衡。
  • “袁悯孙”:三国时期的人物,名字不详。
  • 注释:作者长久地忧虑,希望能像张衡那样留下不朽的作品,但觉得自己的道德品质无法与袁悯孙相比。
  1. 挥泪更从原北望,鹁鸪声里上朝暾
  • “挥泪”:流泪。
  • “原北”:原野的北面,指墓地所在的地方。
  • “鹁鸪”:一种鸟名。
  • “上朝暾”:日出时分,太阳初升。
  • 注释:在原野的北面,作者再次流下眼泪,听着鹁鸪的叫声,向着初升的太阳(朝暾)敬礼。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已故亲人深深的思念和愧疚之情。诗人在面对亲人的坟墓时,感慨自己未能完成生前未竟的事业,只能带着遗憾离去。诗中通过描绘诗人与墓地、松柏等自然元素的互动,以及内心的挣扎和抉择,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诗人希望自己能像文学家张衡一样留下不朽的作品,但又觉得自己的道德品质无法与之媲美,因此感到深深的忧虑和愧疚。最后,在原野的北面,诗人再次向逝去的亲人表达自己的哀思和敬意。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充分体现了诗人对亲情的珍视和对生命的感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