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干沉不见,都在雨声中。
细雾吞帘白,孤花隐幔红。
半街笼画烛,一笛引凉风。
正好临流坐,寥寥爽气通。

【注】

阑干(lán gān):栏杆。

吞:覆盖。

半街笼画烛:半条街道都笼罩在画有彩灯的灯笼中。

一笛:指笛声。引:吹出。

临流:坐在水边。

爽气通:清凉爽快的空气弥漫四周。

赏析:

此诗是诗人在十六夜雨时写的,描写了他当时的感受和所见。

首二句写“阑干沉不见”,是因为“都在雨声中”。这里的“雨声”既是实景,又是虚景,即雨点敲打窗棂的声音和风吹动帘幕的声音。这两句通过听觉和视觉的交织,营造出一种静谧、幽深的氛围,使人仿佛置身于一个远离尘世的梦境之中。

第三句“细雾吞帘白”,描绘了雨后的朦胧景象。细雾如同白色的纱巾般覆盖在帘幕上,使得室内显得更加幽静而神秘。这句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第四句“孤花隐幔红”,则转向了室内的景象。虽然窗外的雨已经停歇,但室内依然弥漫着淡淡的雾气。在这朦胧的光线中,一株孤零零的花静静地开放在红色的幔帐之下,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这句诗通过对花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和对生命的独特感悟。

第五句“半街笼画烛”,描述了街上的情景。由于雨后空气湿润,许多灯笼都笼罩在细雾之中,使得整个街道都显得朦胧而神秘。这句诗通过对场景的描绘,展现了雨后城市的静谧之美。

第六句“一笛引凉风”,则转入了音乐元素。随着笛声的吹奏,清凉的风开始吹拂过来,带走了身上的湿气和疲惫。这句诗通过对音乐的描述,传达了诗人对于美好生活的赞美和对艺术的热爱。

最后一句“正好临流坐”,表达了诗人此刻的心情。他选择了一处水边的位置坐下,享受着雨后的清新和凉风的拂面。这里既体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表达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领悟。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雨后的景色和氛围,通过诗人的视角展现了他对自然、生活和艺术的热爱和思考。同时,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