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初持节,经旬屡断魂。
受恩原色喜,念母忽声吞。
负米程非昔,传经席尚温。
明明昨宵梦,亲见倚闾门。
诗句解释与赏析:
- “万里初持节,经旬屡断魂。”
- 诗意解读:这里表达了诗人初次出使远方(持节)的心情。他跨越了遥远的距离(万里),但心中充满了忧虑和不安(断魂)。
- 关键词注释:
- 「持节」:古代官员出行时手持朝廷授予的凭证。
- 「万里」:形容距离遥远。
- 「断魂」:形容极度的焦虑和不安。
- “受恩原色喜,念母忽声吞。”
- 诗意解读:诗人在得到朝廷厚赏的同时,内心却感到愧疚和痛苦(原色喜中带哀)。他突然想起了母亲,心中涌起了深深的思念之情(声吞指情感难以言表)。
- 关键词注释:
- 「受恩」:接受朝廷给予的恩惠或奖励。
- 「原色喜」:原本是高兴的情感,这里转为悲伤。
- 「声吞」:声音哽咽,难以发出。
- “负米程非昔,传经席尚温。”
- 诗意解读:诗人回忆起过去的日子,那时他还在家中负责耕种(负米)。而现在他已经离开了家乡,去到了另一个地方(程非昔指不再是从前)。他依然保持着对经典文献的学习和传承的热情(传经席尚温),尽管现在身处异地。
- 关键词注释:
- 「负米」:承担家庭耕作的责任。
- 「传经」:传授经典或学问。
- 「席尚温」:仍然保持着学习的热忱。
- “明明昨宵梦,亲见倚闾门。”
- 诗意解读:诗人通过梦境回到了家乡,梦见自己站在自家的大门前。这不仅仅是一场普通的梦,而是一次深刻的回忆和思念。
- 关键词注释:
- 「明明」:明亮的样子,表示清晰可见。
- 「昨宵梦」:昨夜的梦。
- 「倚闾门」:古代的一种建筑结构,即门旁设有支撑的门柱。
译文:
万里初持节,经旬屡断魂。
受恩原色喜,念母忽声吞。
负米程非昔,传经席尚温。
明明昨宵梦,亲见倚闾门。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旅途中的所见所感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他既为能获得朝廷的重用和信任而感到喜悦(受恩原色喜),但又因为要离开家人而感到愧疚和痛苦(念母忽声吞)。这种复杂的情绪在他的诗句中得到了深刻的体现。此外,诗中还融入了对故乡的记忆和思念之情,使得整首诗显得更加丰富和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