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者贵立身,虚声何足侈。
汉末竞标榜,党祸自兹起。
行检未尝饰,鹜名如争市。
鄙哉张少府,望门而投止。
栖栖郭林宗,京师胡为尔。
蹇脩质衾影,闭户而已矣。
后有申屠蟠,前者徐孺子。
诗句:
儒者贵立身,虚声何足侈。
汉末竞标榜,党祸自兹起。
行检未尝饰,鹜名如争市。
鄙哉张少府,望门而投止。
栖栖郭林宗,京师胡为尔。
蹇脩质衾影,闭户而已矣。
后有申屠蟠,前者徐孺子。
译文:
儒家学者以修身立身为本,虚名浮利何必炫耀。
东汉末年,人们纷纷标榜自身,党祸因此开始兴起。
品行操守从不掩饰,追逐名誉如同争夺市场一般。
鄙视那些只图名利的人,看到人家门前就投宿。
郭泰隐居山林,京城里却为何如此纷扰。
蹇修质朴如影,只是闭门不出而已。
之后又有申屠蟠,先前是徐孺子。
注释:
- 儒者贵立身:儒家学者最重视的是个人的修养和品德。
- 虚声何足侈:空洞的名声不值得夸耀。
- 汉末竞标榜:东汉末年,人们热衷于自我标榜,以求获得名望。
- 党祸自兹起:这种风气导致党派之争,祸乱随之而起。
- 行检未尝饰:他的行为操守从未有过修饰。
- 鹜名如争市:追逐名誉就像在市场中争夺物品一样激烈。
- 张少府:可能指的是张衡,东汉时期的一位著名天文学家。
- 郭林宗:即郭泰,东汉时期著名的隐士。
- 蹇修:古代传说中的贤人,此处可能借指品德高尚的人。
- 申屠蟠:历史上的人物,不详。
- 徐孺子:徐稚,东汉时期著名的隐士。
赏析:
《儿辈读史偶吟示之》这首诗通过对比历史人物的不同命运来揭示名利双全的虚幻性。诗中通过对汉代人物张衡、郭泰、申屠蟠、徐稚的评价,表达了对那些真正有所成就,不为虚名所累的人们的赞美和敬仰。柯耸通过简洁有力的语言,传达了他对真实价值和道德操守的重视。诗中的“张少府”和“郭林宗”分别代表了不同的人生态度,张衡虽然才华横溢但却未能得到应有的尊重,而郭泰则选择隐居生活,保持自己的清高和独立。诗的最后两句“后有申屠蟠,前者徐孺子”更是点出了不同时代的两位杰出人物,展现了时间的变迁和个人成就的不朽价值。总的来说,此诗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也是对理想人格的推崇,以及对现实社会中名利诱惑的深刻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