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柳谁所栽,年年换新绿。
想当绸缪时,宁料刍楚束。
北株乃先萎,竟被金克木。
其一似含悽,欲唱渭城曲。
我笑戏相语,保已良已足。
幸敷寻丈阴,庇及瞻乌屋。
诗句释义与译文:
- 双柳谁所栽,年年换新绿。
- 注释:这里指的是御史台前种植的两棵榆树和一棵槐树,它们每年都会更新它们的绿色叶子。
- 译文:是谁栽种了这两棵榆树和槐树?它们每年都在更换新的绿叶。
- 想当绸缪时,宁料刍楚束。
- 注释:“绸缪”原意是编织、缠绕,这里比喻为爱护树木,就像给它们穿上衣服一样。
- 译文:想象当初种下这两颗树时,人们会如何呵护它们,难道还会用草绳将它们捆绑起来吗?
- 北株乃先萎,竟被金克木。
- 注释:这里的“北株”指御史台北面的槐树,“金克木”意味着金(金属)胜过木。
- 译文:北面的槐树首先枯萎,最后却抵挡不住金属的重量而折断。
- 其一似含悽,欲唱渭城曲。
- 注释:“含悽”形容心情悲伤,“渭城曲”是一种古代歌曲名。
- 译文:其中一棵树似乎在表达着深深的忧伤,仿佛想要唱起那首著名的《渭城曲》。
- 我笑戏相语,保已良已足。
- 注释:这里表达了诗人对这两颗树的喜爱和保护之情,认为这样的行为已经很足够了。
- 译文:我笑着开玩笑说,已经很好地保护了它们,没有必要再做更多的事情。
- 幸敷寻丈阴,庇及瞻乌屋。
- 注释:“瞻乌屋”是指乌鸦栖息的屋檐,这里用来比喻大树给予的遮蔽。
- 译文:幸运的是,这些树提供了足够的阴凉,使得乌鸦能够在这下面筑巢休息。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的方式,赞美了御史台前的榆槐竹柏,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和环境的热爱以及对官场生活的反思。通过对这些树木的描写,诗人表达了一种超脱物欲、追求自然和谐的美好愿望。诗中的语言简练而富有画面感,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深刻的感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