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雾忽吞天,去城不数武。
如行襄城野,七圣迷处所。
初旭渐渐高,寒光翳复吐。
窅然坠醉梦,既觉乃停午。
前瞻怀玉峰,峰峰垂白缕。
西江行在望,未济恐多沮。
【注释】常山:今河北正定。襄城:古地名,在今河南方城县西南。七圣:指周文王、武王、周公、孔子、曾子、孟子和颜回等。窅然:形容醉后神志不清的样子。
【赏析】这首诗是写诗人清晨离开常山时所见的景象及内心感受。开头两句说雾很大,几乎把天都吞没了,离城还有几步远。“苦雾忽吞天”,写出了雾浓遮天蔽日的程度。“去城不数武”点出诗人的行踪。第三句描写雾中的景色,仿佛行走在襄城的野外一样,可见雾气之大之浓。“如行襄城野”四字,既形象逼真地刻画出了诗人当时那种迷惘、茫然的感觉,又暗示了作者对前途吉凶莫测的忧虑。“初旭渐高”,“寒光翳复吐”,描绘出曙光逐渐出现,雾气渐渐消散的情景。“窅然坠醉梦”,暗喻诗人此时恍若醉中,神志不清。“既觉乃停午”,诗人清醒过来,太阳已经当空照了。这时,他回头眺望远方的玉峰,只见它层层叠叠、白茫茫一片。玉峰,即嵩岳,在河南省登封县西北。“西江行在望”,诗人放眼望去,但见西江滔滔东去,而自己却滞留不前,因此心中十分担忧,恐怕会因此而受到挫折。
此诗首句写雾的浓厚,次句写雾中所见,三句转写天亮时的景色。四句写日出后的感受,五句写远景,六句以“西江行在望”结束全篇,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虑和不安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