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宣驭下如束湿,课职东京亦孔棘。
一官直欲臣故人,此意先生应早识。
逃名事偶同高尚,避辱心孤转深匿。
羊裘一领却累渠,苦被旁求相物色。
伏波谤生薏苡珠,侯霸得罪由司徒。
客星非将亦非相,吏议可得加狂奴。
君不见璜溪老叟不自重,出应于畋后车梦。
万古江湖两钓竿,潜龙勿用鹰扬用。
【译文】
武宣帝治理国家的方法如同束湿,在东京任职非常艰难。
他一心要臣服故人,你应早早了解他的用意。
逃名的事和他一样,避辱心更显得孤独。
羊裘一领却让他受到牵累,苦被旁求相物色。
伏波将军遭谤生薏苡珠,侯霸因得罪司徒而获罪。
客星并不是将也不是相,吏议可加狂奴。
君不见璜溪老叟不自重,出应于畋后车梦。
万古江湖两钓竿,潜龙勿用鹰扬用。
【注释】
1 桢儿:即张桢(732-806),贞元十九年进士。
2 严先生:指严子陵,东汉初年的隐士。
3 武宣驭下如束湿:指唐武宗对臣下管束极严。
4 课职:考核官职。
5 直:只,仅。
6 徒:空。
7 高隐:高尚的隐居。
8 严先生应早识:应早知道严子陵的用意。
9 逃名事偶同高尚:逃避功名的事和高尚的人相似。
10 避辱心孤转深匿:躲避耻辱的心志更加孤独。
11 羊裘一领:指羊裘披肩。
12 苦被:苦于。
13 相物色:观察寻找。
14 伏波:指汉代伏波将军马援,因遭诬陷而自杀。
15 客星:指马援。
16 非将亦非相:不是将帅之官,也不是宰相大臣。
17 狂奴:指马援。
18 君不见:表示感叹的倒装句。
19 璜溪老叟:指严光,字子陵,东汉时的隐士。
20 万古江湖两钓竿:指万古流传的江湖中只有两个人钓鱼。比喻隐居者与世无争。
21 潜龙勿用鹰扬用:比喻贤能之士不被重用,像雄鹰张扬一样无所作为。
22 客星:指严光。
23 将:将领。
24 相:宰相。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桢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张桢为唐宪宗朝诗人,此诗为《钓台诗》之一首。全诗以“钓台”为题,通过叙述严子陵拒绝征召之事,表达了作者对严子陵高尚品质的赞美之情,同时也抒发了作者自己不愿仕宦、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理想。
诗的开头两句:“武宣驭下如束湿,课职东京亦孔棘”,直接点明主题。“武宣驭下如束湿”是说武宣帝治理国家的方式如同束湿一样严厉,“课职东京亦孔棘”则是说在京城长安任职非常困难。这里,张桢借喻武宣帝治下的严酷环境,来表现严子陵隐退生活的艰辛。接着,诗人笔锋转向严子陵本人,“一官直欲臣故人”,这是说他只愿意做严子陵的朋友,不愿意做官侍奉他。“此意先生应早识”,意思是希望严子陵早点明白这一点。
诗人从侧面描写严子陵的行为,“逃名事偶同高尚”,说明逃避名望的事情和高尚人相似;“避辱心孤转深匿”,表明他躲避耻辱的心志更加孤独,只能深藏起来。“羊裘一领却累渠”,“苦被旁求相物色”,这些描写进一步描绘出严子陵生活困苦,被迫隐藏的形象。
最后几句则直接写严子陵,“伏波谤生薏苡珠,侯霸得罪由司徒”,这里用“伏波”代指马援,用“薏苡”代指严光,暗指严子陵遭到诋毁和陷害;“客星非将亦非相”,则表明他不是将军也不是宰相,但吏议可以加其狂奴之名。最后一句,“君不见璜溪老叟不自重,出应于畋后车梦”,则是以严子陵自比,表达自己不愿为官的思想。
全诗语言简练,寓意深刻,通过描绘严子陵隐居生活的情景,展现了严子陵的高尚品质和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同时也表达了张桢对严子陵的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