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后石状狠,山前林霭浓。
名蓝缭而深,风气于焉钟。
下有千头橘,上有百丈松。
潮声卷地起,响答出谷钟。
禅扉日日开,未缺茗碗供。
留题纪岁月,孰继三人踪。

【注释】

山后石状狠:指秦驻山上的岩石形状险峻。

林霭:雾气。

名蓝缭而深:名蓝山,在今陕西商县东南,因山色深秀而得名,是唐代著名道教宫观之一。深:幽深。风气于焉钟:山风清美,吹拂着山林。钟:这里作动词用,形容风吹过山林发出的声音。

下有千头橘,上有百丈松:形容山中树木之多,景色之壮。

潮声卷地起,响答出谷钟:潮水涌上岸边,与山间回荡的钟声相呼应。

禅扉:佛寺门。禅,禅宗,佛教的一种宗派,这里指寺庙的门。日日开:天天开门。

未缺茗碗供:没有缺少用来煮茶的茶具。

留题纪岁月:留下题词来记录时间。

孰继三人踪:谁能够继续这三位高人的足迹。三人踪:指李白、杜甫和王维。

【赏析】

这首诗写游秦驻山时的所见所闻以及感慨。诗人登上秦驻山,面对“山后石状狠,山前林霭浓”的奇特景象,不由得发出赞叹;“名蓝缭而深,风气于焉钟”两句,则进一步写出了秦驻山的幽深秀丽之美。

诗人又描绘了山中林木茂密、瀑布飞流的景象:下有千头橘,上有百丈松,真是“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宿建德江》)。这些自然景物的描写,衬托出了山中的静谧气氛。

诗的后半部分主要抒发了作者的感想。他写道:“禅扉日日开,未缺茗碗供。留题纪岁月,孰继三人踪!”意思是说,每天寺庙的禅房门都敞开着,也没有缺少烧茶的器皿。自己在这里留下了题咏,记录了岁月的痕迹,又有谁能继往开来,再现李白、杜甫和王维这样的风流才子呢?

此诗意境深远,富有哲理。它既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也表现了诗人对人生和历史的思考和感悟,更体现了诗人的人生理想和精神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