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钱塘西,未观曲江涛。
及兹陟海峤,遑惜攀跻劳。
长风东南来,吹我上㟹嶆。
忽然空四顾,快觉身历高。
井底俯孤城,三面被浪淘。
筑堤效精卫,木石焉得牢。
谁能驱此山,外捍兀巨鳌。

【译文】

我家住钱塘西,没有观赏过曲江的涛声。现在登上海中的山岳,哪还顾惜攀登劳苦?东南风吹来,把我带上了高峰。忽然之间四下望去,觉得身体已经升得很高。井底俯视孤城,四面都被海浪冲洗。筑堤效法精卫鸟,用木石怎能牢固得住?谁能驱赶这山峰,抵御外侮的大鳌巨兽。

【注释】

钱塘:指浙江杭州市。

曲江:泛指杭州西湖一带的江河湖海。

陟:登。

㟹(lí)跷:山名,在今浙江省江山市境内。

空:周围。

历:经过。

三面:四周。

效:模仿。

巨鳌:巨大的鲸鱼。

赏析:

此诗作于元世祖至元二十三年(1286),作者任浙西廉访司照磨。诗人自谦地称“钱塘西人”,但因未亲眼目睹钱塘江潮水激扬、气势磅礴的景象,故发出“未观曲江涛”之叹。然而,今日一游山巅,顿觉心旷神怡,仿佛已身临其境。首句写自己虽未曾亲眼见过钱塘江大潮,却因登高远望而产生一种如见其势的感觉。次句“及兹陟海峤”承上启下,由登临所见,进一步展开想象,描绘出一幅壮阔的钱塘江潮图:从东海涌来的巨浪,犹如一位威武的将军,正驾着长风,勇往直前地扑向高高的山巅。“遑惜攀跻劳”一句是说,面对这样壮丽的景象,又何必吝惜攀登劳累呢!“长风”两句是描写诗人乘风破浪,飞越高山的情景。“吹”字生动传神地写出风势之猛,势不可挡。“㟹”为山名,位于浙江江山市境内,是钱塘江入海处的一个半岛。诗人乘长风,越过这座大山,便感到四下里空廓辽远,胸襟顿时开阔起来。最后两句写诗人站在山顶俯瞰钱塘江的景色:只见江水奔流不息,波涛翻滚,江岸之上,危岩耸立,被冲刷得千疮百孔。于是诗人想到,要想治理好这一带的洪水灾害,就必须修筑堤坝,使江水不再泛滥成灾。诗人以“木石焉得牢”的反诘,表明了自己治水的坚定信念和必胜的信心。

全诗语言朴实无华,意境雄浑壮阔,表现了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也体现了诗人不畏艰险、勇于进取的精神风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