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五百阿罗汉,出世生天登彼岸。
其中尊者十八贤,龙象腾空来震旦。
白描晚入龙眠画,魔娆纷拿杂真赝。
岂知远出百年前,巨幅流传磨不烂。
翔麟供奉浮屠人,诗才绘事两绝伦。
自言梦与应真遇,觉来肖貌兼传神。
心追手模一挥就,少缓则逝将失真。
丰颐槁项多变相,喜者含笑怒者瞋。
莲藏已登禅月集,此图沦落偏风尘。
老僧古寺深埋照,异物将归有先兆。
当时画本梦中成,此夕蘧然神复告。
明朝有力负而趋,卷轴俨随飞锡到。
或疑十八缺其二,恐与李图均被盗。
巧偷豪夺孰有无,古往今来梦一觉。
嗟嗟神物难久贮,莫逐青蚨便飞去。
君不见虎溪桥畔庐山路,罗汉曾为押纲具。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祜的一首咏物诗。下面是逐句注释和译文:

五千五百阿罗汉,出世生天登彼岸。

其中尊者十八贤,龙象腾空来震旦。

白描晚入龙眠画,魔娆纷拿杂真赝。

岂知远出百年前,巨幅流传磨不烂。

翔麟供奉浮屠人,诗才绘事两绝伦。

自言梦与应真遇,觉来肖貌兼传神。

心追手模一挥就,少缓则逝将失真。

丰颐槁项多变相,喜者含笑怒者瞋。

莲藏已登禅月集,此图沦落偏风尘。

老僧古寺深埋照,异物将归有先兆。

当时画本梦中成,此夕蘧然神复告。

明朝有力负而趋,卷轴俨随飞锡到。

或疑十八缺其二,恐与李图均被盗。

巧偷豪夺孰有无,古往今来梦一觉。

嗟嗟神物难久贮,莫逐青蚨便飞去。

君不见虎溪桥畔庐山路,罗汉曾为押纲具。

诗句解释:

  1. 五千五百阿罗汉:指的是五百零五个已经成佛的阿罗汉。
  2. 出世生天登彼岸:指他们已经离开了世俗,到达了佛教所说的极乐世界。
  3. 尊者十八贤:指的是这十八位尊贵的阿罗汉。他们是佛教中的高级修行者,具有很高的道德品质和智慧。
  4. 白描晚入龙眠画:这里的“白描”指的是一种绘画技法,通过简洁、清晰的线条来勾勒出物体的形象;“龙眠画”则是指著名的画家顾恺之的画作。这里形容这幅画的线条清晰、形象生动。
  5. 魔娆纷拿杂真赝:这里的“魔娆”指的是妖媚、迷惑人的神态;“纷拿”是形容各种姿态各异;“杂真赝”则是指真假混杂,难以分辨。这里形容这幅画中的人物姿态各异,真假难辨。
  6. 自言梦与应真遇:这里指的是作者曾经梦见与这些阿罗汉相遇,并与他们交流佛法。
  7. 觉来肖貌兼传神:醒来后,作者发现这些阿罗汉的相貌与记忆中的形象非常相似,而且他们的精神气质也传达给了自己。
  8. 心追手模一挥就:作者用心揣摩这些阿罗汉的形象,然后用笔一挥就画出了他们。
  9. 丰颐槁项多变相:这里形容这些阿罗汉的脸上皱纹丰富,颈部瘦削,形态多变。
  10. 喜者含笑怒者瞋:这里描述的是这些阿罗汉的表情变化,高兴时会露出笑容,愤怒时则会皱眉头。
  11. 莲藏已登禅月集:这里指的是这些阿罗汉的法身(即佛性)已经达到了极高的境界,如同莲花般纯洁高雅。
  12. 古往今来梦一觉:这里的意思是无论古今中外,人们对于梦境的体验都是相似的。
  13. 莫逐青蚨便飞去:不要因为追逐金钱而忽略了自己的价值和意义。
  14. 君不见虎溪桥畔庐山路:这里提到了一个地名,可能是作者所在的地方或者他所熟悉的某个地方。
  15. 罗汉曾为押纲具:这里指的是历史上曾有一段时间,罗汉被视为佛教中的领导者或权威人物。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描绘阿罗汉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这些阿罗汉的形象和性格特征。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作者对梦境和现实之间关系的理解和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