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转稻花村,山田间腴确。
肩舆入古寺,墙宇半圯剥。
林高樵斧稀,时有一鸟啄。
居僧不耐静,辛苦事诗学。
世界无寂喧,心源异清浊。
叩余笑不答,待彼迷自觉。
何处一声钟,残阳在楼角。

【注释】

  1. 同游:一同游玩。菩提寺:佛教寺院,在今江苏省无锡市东北。2. 转:转弯。稻花村:即无锡县西的东亭乡。3. 腴确:肥沃而平整。4. 肩舆:轿子。5. 墙宇:墙壁和房屋。6. 半圮(pǐ)剥:部分坍塌、剥落。7. 樵(qiáo):砍柴。8. 时有:不时。9. 居僧:住持僧人。10. 诗学:作诗。11. 寂喧:安静与喧闹。12. 心源:内心世界。13. 叩余:向某人请教。不答:不回答。14. 待彼:等他明白。15. 钟声:寺庙中的报时钟声。16. 残阳在楼角:夕阳照在楼角。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和同伴在古刹游览所见所闻的感受。首句“路转稻花村”,是作者进入太湖流域后的所见之景。次句“山田间腴确”,则写出了太湖流域水田肥沃平展的特点,也点明了作者游历的地点。三、四句写到了“古寺”:“肩舆入古寺”,表明作者已来到一处古刹,“墙宇半圯剥”,则说明古寺已经破败不堪。五、六句写到了“林高樵斧稀”:“林高樵斧稀”,则显示出古寺周围树木茂盛,人迹罕至。最后两句,“时有一鸟啄”,则是说古寺中有时还能听见鸟儿啄食之声。七句“居僧不耐静,辛苦事诗学”,则表明古寺中住持僧人不耐清静,还要做诗学佛理的工作。八、九句“世界无寂喧,心源异清浊”,则是对前面景物的进一步描绘。十、十一句“叩余笑不答,待彼迷自觉”,是对前面景物的进一步描绘。最后二句“何处一声钟,残阳在楼角”,则以一问一答,收束全诗。
    这首诗是一首纪游诗。从题中“同游”二字看,当为作者与友人同游之作。首联写诗人行经太湖流域,一路风景优美,心情愉快。颔联描写了太湖流域水田肥沃平展的特点,以及太湖流域一带的自然风光特点。颈联则进一步描述了太湖流域一带的山水景色,同时表达了诗人对古寺的赞美之情。尾联则通过一问一答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古寺的赞美之情以及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