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蒙柳絮风,淡淡樱桃雨。
孤城迤逦尽,一水沿洄渡。
此都洵繁华,里俗鄙淳素。
桥回彩鹢转,石亚朱栏互。
何期寂莫游,复此陪杖屦。
时来感节物,境往馀诗句。
不到今九年,依稀记前路。
家家好亭馆,恨不留春住。
有如别故人,临去屡回顾。
勿嗟春向晚,千载犹晨暮。
独喜松柏姿,恍然仙者遇。
耆英旧同社,云散星布濩。
兴发偶重来,神清独如故。
涛江不能限,尘土讵能污。
佳景际清和,名花赏修嫭。
将车弟子职,绕膝孙曾趣。
叩道发群蒙,会心归一悟。
哂刘藉糟粕,卑庾工词赋。
白日为公长,苍颜为公驻。
愿从千日醉,愧托十年树。
【注释】
立夏日:节气名,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古人于立夏日祭祀祖先,祈求丰收。同年:同年生,同榜中举的读书人。顾书宣:作者友人。徐公:徐熙,宋初画家,字熙载。泛舟红桥:游湖。天宁精舍:寺院名,位于今江苏省南京市西神策门内。座主:书院或学府的主持人。牡丹:牡丹花。有诗:写在牡丹花上的诗。恭次原韵:恭敬地依照原作的韵律和节奏作诗。
【赏析】
此篇为诗人徐熙应同榜进士顾书宣之邀,与徐熙同行游赏南京的天宁寺和附近的红桥时所作的七言律诗。
首联写春游景色。春风轻拂,柳絮飞扬,雨点纷纷,樱桃挂枝。“蒙蒙”二字形容柳絮随风飘荡,如烟似雾;“淡淡”则指樱桃雨,细密轻柔,恰似点点樱桃珠落玉盘。“孤城迤逦尽,一水沿洄渡。”描绘了江南小城,曲折蜿蜒,江水流过,岸边行人络绎不绝。这两句以景衬情,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美景的喜爱之情。
颔联写游赏感受。“此都洵繁华”一句赞美了南京的繁荣昌盛。然而,“里俗鄙淳素”则流露出诗人对当地风俗的不满。这里的“淳素”指的是质朴、纯朴的生活方式,而“鄙”则是指庸俗、低俗。诗人认为南京虽然繁华,但人们的品行却变得粗鄙不堪,失去了淳朴的本质。这种对比反映了诗人对时世的忧虑和失望之情。
颈联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南京的感慨。“桥回彩鹢转,石亚朱栏互。”描述了红桥上彩船缓缓驶过的美景,以及栏杆间错落有致的石阶。然而,这些美好的事物并不能使诗人忘却内心的寂寞和孤独。“孤城”、“一水”、“寂莫游”等词语都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感和失落感。
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时来感节物,境往馀诗句。”诗人感叹自己身处繁华之地,却无法留住时间的脚步,只能留下一些诗句作为回忆。同时,他也意识到过去的九年已经过去了,但依然清晰地记得前路。这种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感慨,使得诗人更加珍惜当下的生活和友谊。
【译文】
春风轻拂杨柳絮,小雨点点洒樱桃。
小城渐渐消失在远方,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座都市真是繁华无比,人们生活粗俗无礼。
红桥弯弯如彩船回旋,石级高低如朱栏交错。
何时能够独自畅游?如今重来已非当年。
恰逢节日感怀时节,旧日诗句还挂在眼前。
离家九年未归故里,恍如昨日依稀记前缘。
每家都有好园林,遗憾春天不停留。
好似离别老友一般,临行频频回望再三。
不必悲伤春天将晚,千载犹能朝夕相见。
只愿松柏长青不衰,恍然间仙家遇真传。
耆英旧同社,云散星移各自散。
偶发重游兴,精神清明如旧观。
江涛不能阻止我前进,尘埃岂能污染我心田。
美景正好与清和相合,名贵花朵值得欣赏观赏。
驾车出游是弟子职责,绕膝孙曾显乐趣无限。
叩问道理启发蒙昧无知的孩子,会心一笑领悟深意真谛。
嘲笑刘勰只是糟粕,鄙视庾信工于辞赋。
白昼为您长久陪伴,苍颜为您驻颜增辉。
愿与您共同沉醉千日酒,愧对十年辛勤种桃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