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父戆父兼三长,十年视草同明光。
次公淮海特简出,不比请郡来西凉。
先生冰衔又继改,行且眊笔登南床。
寄言凤皇池上客,万事何曾由预策。
股肱耳目皆帝臣,亦欲乘时少建白。
丈夫不退须当前,谁能蠢蠢如蚕眠。
渥洼之产本奇恣,孔雀回头失金翠。
眼中衮衮见诸公,不碍江湖有沦弃。

三叠前韵酬刘若千侍御原父戆父兼三长,十年视草同明光。

次公淮海特简出,不比请郡来西凉。

先生冰衔又继改,行且眊笔登南床。

寄言凤皇池上客,万事何曾由预策。

股肱耳目皆帝臣,亦欲乘时少建白。

丈夫不退须当前,谁能蠢蠢如蚕眠。

渥洼之产本奇恣,孔雀回头失金翠。

眼中衮衮见诸公,不碍江湖有沦弃。

注释:

  1. 原父:指张九龄(字子寿)。戆父:意指张九龄性格直率。兼三长:张九龄曾任中书令,主管制诰,故称“三长”。
  2. 十年:指张九龄从开元初年至开元二十四年在相位的时间。视草同明光:张九龄与姚崇、宋璟并称“良相”,他们共事期间,政事清正,朝政清明,史称“开元盛治”。
  3. 次公:指宋璟。淮海:即扬州,宋璟曾任职此职。简出:任官。不比:不同于。请郡:指唐睿宗时期的宰相裴炎曾因罪被贬,而张九龄曾为相,两人都曾遭贬。西凉:指河西节度使。
  4. 先生:指张九龄。冰衔:指张九龄在开元二十四年罢相后,仍坚持正直,不受李林甫的拉拢,因此被称为“冰衔”。继改:指张九龄再次入仕为相。行且:将要。眊(mào):视力不清。登南床:登上宰相的席位。
  5. 寄言凤皇池上客:张九龄曾在凤翔担任刺史,池上客指他在池边观赏风景时的感慨。凤皇池是唐玄宗在骊山温泉附近所建的园林之一。
  6. 股肱耳目皆帝臣:形容张九龄作为朝廷中的大臣,辅佐皇帝治国理政。亦欲乘时少建白:张九龄希望利用自己的机会提出一些有益于国家的建议。
  7. 丈夫:指男性,男子汉。不退须当前:意为要有担当,不要后退。蠢蠢:形容像蚕那样蠕动的样子。如蚕眠:比喻人应该勤奋努力,不断进取。
  8. 渥洼之产:指珍贵的物品或人才。本奇恣:原本很珍贵。
  9. 凤凰:古代传说中一种神鸟,这里比喻贤能之人。回首:回望。失金翠:失去了往日的光辉。
  10. 衮衮:形容人众多貌。诸公:指当世的权臣和名人。
    赏析:
    这首诗是张九龄对时任侍御史刘若千的答诗,表达了他对刘若千的赞赏和鼓励。全诗分为四句,每句都是对刘若千的一种评价和鼓励。
    首句“三叠前韵酬刘若千侍御”是对刘若千的称呼和身份的介绍。原父戆父兼三长,十年视草同明光,次公淮海特简出,不比请郡来西凉。这里的“原父”和“戆父”都是形容张九龄的,意思是说他既直率又聪明。同时,他也曾经担任过宰相,治理国家有功。
    诗人通过对比的方式,赞美了刘若千的品质。次公淮海特简出,不比请郡来西凉。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刘若千虽然被贬到西凉,但他仍然能够坚守自己的原则,不为权势所动。
    诗人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刘若千的形象。先生冰衔又继改,行且眊笔登南床。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刘若千虽然年岁已高,但依然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和锐利的眼神。他即将登上宰相的席位,为国家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诗人用比喻的方式赞美了刘若千的才情。寄言凤皇池上客,万事何曾由预策。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刘若千就像凤凰一样,有着高贵的品质和出众的才能。他的智慧和见识能够帮助国家解决许多问题,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这首诗通过赞美刘若千的品质和才华,表达了诗人对刘若千的期望和鼓励之情。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诗人对国家的忠诚和对人民的关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