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各以类从,号石数有万。
波流石自止,于义特取艮。
忆昨经兹滩,崭岩争自献。
今看三石柱,寻丈才露寸。
一条换骨龙,掉尾秋更健。
逡巡溯流上,淹滞得无闷。
扬帆过须臾,正赖长女㢲。
舟人归佛力,剪纸酬夙愿。
老夫亦欣然,满酌不待劝。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万石滩》。全诗如下:

万石滩    
物各以类从,号石数有万。    
波流石自止,于义特取艮。    
忆昨经兹滩,崭岩争自献。    
今看三石柱,寻丈才露寸。    
一条换骨龙,掉尾秋更健。    
逡巡溯流上,淹滞得无闷。    
扬帆过须臾,正赖长女㢲。    
舟人归佛力,剪纸酬夙愿。    
老夫亦欣然,满酌不待劝。    

释义与赏析:

  1. 物各以类从,号石数有万。(注释:事物各自遵循自然规律,数量众多如万石。)
  • 释义: 自然界万物各按其本性生长,形成一种自然的景观,数量之多如万石堆积。
  • 赏析: 这两句通过“物各以类从”和“号石数有万”,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对生命多样性的赞美。
  1. 波流石自止,于义特取艮。(注释:波涛汹涌时,石头自行停止,这与卦象中艮(山)的意义相符。)
  • 释义: 当大水来临时,石头自然而然地静止不动,正如卦象艮(象征山)所示的那样。
  • 赏析: 这里诗人运用自然界的现象比喻人生哲理,表达了顺应自然、顺其自然的人生哲学。
  1. 忆昨经兹滩,崭岩争自献。(注释:回忆起过去经过这片滩涂,岩石争相展现它们的美丽。)
  • 释义: 诗人回想起曾经走过这个滩涂的经历,那时岩石争相展示它们的美丽。
  • 赏析: 这句诗描绘了滩涂的壮观景色,也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欣赏和怀念。
  1. 今看三石柱,寻丈才露寸。(注释:现在看到的是三条石柱,每条只有一尺左右宽。)
  • 释义: 现在看到的是三条石柱,每条只有一尺左右宽。
  • 赏析: 这句诗描绘了石柱的矮小,与前面的壮观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进一步突出了滩涂的奇特之处。
  1. 一条换骨龙,掉尾秋更健。(注释:一条像龙一样的岩石,尾部在秋天更加强健。)
  • 释义: 这里的“龙”可能是指岩石的形状或者纹理,就像一条龙一样威武雄壮。
  • 赏析: “掉尾秋更健”形象地描绘了岩石在秋天时分更加坚固有力的景象,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1. 逡巡溯流上,淹滞得无闷。(注释:缓缓地逆流而上,虽然有些耽搁但并不感到烦恼。)
  • 释义: 缓缓地逆流而上,虽然有些耽搁但并不感到烦恼。
  • 赏析: “逡巡”一词在这里形容诗人行走时的缓慢,而“无闷”则表现出诗人对于旅途的淡定从容。
  1. 扬帆过须臾,正赖长女㢲。(注释:扬起帆只需片刻的时间,这要归功于那位长者的帮助。)
  • 释义: 扬起帆只需要片刻的时间,这要归功于那位长者的帮助。
  • 赏析: 这句诗表达了对帮助者的感激之情,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在困难面前的坚韧不拔。
  1. 舟人归佛力,剪纸酬夙愿。(注释:船夫们感谢佛的力量,用纸片作为回报,实现了他们的愿望。)
  • 释义: 船夫们感谢佛的力量,用纸片作为回报,实现了他们的愿望。
  • 赏析: 这两句诗描绘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同时体现了人们对于善良行为的感激之心。
  1. 老夫亦欣然,满酌不待劝。(注释:我也很高兴,无需别人再劝我饮酒了。)
  • 释义: 我非常高兴,不再需要别人的劝酒了。
  • 赏析: 最后一句“老夫亦欣然”表达了诗人的喜悦心情和豁达态度,而“满酌不待劝”则展现了诗人豪迈的饮酒场景,让人感受到他对生活的热情和乐观。

这首诗通过对万石滩的自然景观进行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在人生旅途中的豁达心态和豪放情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