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城渡头三月尾,荻洲新涨河豚起。
片帆带雨剪江来,意外班荆得姚子。
人情得陇每望蜀,便想同时兼两美。
作诗更欲招之罘,东向枞杨寄双鲤。
大龙山顶龙眠麓,起㐲尻脽百馀里。
晴光欲动草翻烟,春事将阑花泼水。
君能命驾姚亦留,犹及同看红药蕊。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古诗词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根据要求逐句翻译、分析诗意、鉴赏表达技巧、评价思想情感。
①首联“宜城渡头三月尾,荻洲新涨河豚起。”写景,交代了时间、地点。“宜城”即指皖城,位于今安徽省宣城市。“渡头”是河流渡口,诗人由水路来到皖城。“三月尾”指的是阳历三月下旬。“荻洲”是长江中下游一带的湿地,春天时节芦苇丛生。“新涨”指春水上涨。“河豚起”形容春水上涨时河面上的鱼群被搅得翻腾起伏。
②颔联“片帆带雨剪江来,意外班荆得姚子。”写景,写船行途中所见景色。“片帆”指船上的一片帆。“剪江”意为江面波光粼粼,如同刀切一般。“意外班荆”用典,出自三国时期蜀人诸葛亮(字孔明)与刘备(字玄德)在隆中相会时的情景,他们曾“借张长房之宅共卧,因谓之‘卧龙’”。后来,人们便以“卧龙”为才德出众者的美称。“姚子”是作者的朋友姚别峰。“得姚子”指遇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③颈联“人情得陇每望蜀,便想同时兼两美。”抒情,抒发了作者对友情的渴望。“得陇”比喻得到满足后还想得到更多。“望蜀”意谓希望像蜀国一样富饶美丽。“两美”指朋友和自己。诗人希望在满足现状的同时还能结交到更多的朋友,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作诗更欲招之罘”(作诗还要招揽人才),这是说作者有远大抱负,不满足于目前成就,还要继续努力。
④尾联“大龙山顶龙眠麓,起㐲尻脽百馀里。晴光欲动草翻烟,春事将阑花泼水。”写景,写皖城郊外的美景。“龙眠”为皖南名山,位于皖城西北。“起㐲”指山峰连绵起伏的景象。“草翻烟”描绘了春末夏初的景色:草木茂盛,风过处草浪翻滚,犹如烟雾弥漫。“春事将阑花泼水”则描写了夏季的景象:天气炎热,花儿怒放,花瓣飘落如同被水流冲刷般。
⑤尾联“君能命驾姚亦留,犹及同看红药蕊。”写情抒志,抒发了作者渴望与朋友共同享受美好时光的心情。“君能命驾”是说如果朋友能来,我也会留下来与他一起欣赏美景。“红药蕊”指盛开的芍药花。“红药蕊”喻指美好的事物,这里指春天的美好。
【答案】
①这首诗写的是作者从皖城出发,经过宜城渡头的三月尾,来到荻洲的新涨河豚旁,遇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姚别峰。②诗人表达了自己渴望交友的愿望。③全诗意境开阔,笔力雄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