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泥冈头白日黑,竹鸡一声石尽扐。
杜鹃劝客不如归,鹧鸪阻人行不得。
居人惯听不觉愁,一蓑背雨唱歌去,我与尔同风马牛。

【注释】

(1)碎石岭:山名。

(2)黄泥冈头:指黄泥岗。

(3)白日黑:指日暮,傍晚。

(4)竹鸡一声:指杜鹃啼鸣。

(5)石尽扐:石被踩碎。

(6)鹧鸪:鸟名,叫声似“行不得”。

(7)风马牛:佛教语,指不相涉的人或事。

【译文】

黄泥岗头的日暮时分,一只杜鹃叫个不停,它的声音让巨石都被震得粉碎。

杜鹃劝人不如回家,鹧鸪却阻止人们离去,他们无法前行。

村里人习惯了听这声音,但并没有因此而感到忧愁,他背着一蓑衣在雨中唱歌离去,我与你就像风马牛一样不相涉。

【赏析】

《碎石岭词》是一首描写乡村生活的作品。全诗通过写黄泥岗的傍晚景象和村民对杜鹃、鹧鸪的议论来表达诗人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诗歌开头描绘了黄泥岗头的黄昏时分。这里,“黄泥”一词既点明了地点,也烘托了氛围,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一种朴实无华的乡村气息。而“白日黑”则暗示了时间的推移,夕阳西下,一天即将结束。紧接着,作者通过“竹鸡一声石尽裂”的描写,将杜鹃的叫声与石头的破碎相结合,形象地展现了声音的力量。同时,这也暗示了杜鹃的啼鸣声之强烈,足以让周围的一切为之震动。

诗人转向描述杜鹃。在这里,他不仅提到了杜鹃的叫声,还用“劝客不如归”这样的诗句,表达了对于归家的渴望。这种表达方式既富有诗意,又充满了人情味,让人感受到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

诗歌并未止步于此。接下来,诗人转向描述鹧鸪。他用“鹧鸪阻人行不得”的诗句,形象地描绘了鹧鸪的叫声如何阻碍行人的行动。这一部分虽然简短,但却生动地展示了鹧鸪的独特魅力,同时也为后续的诗句埋下了伏笔。

诗人以“居人惯听不觉愁,一蓑背雨唱歌去”作为结尾。这句话既表达了村民对杜鹃叫声的熟悉程度,又描绘了他们在雨中唱歌的场景。这种场景既富有生活气息,又充满了诗意,让人感受到了诗人对于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碎石岭词》是一首充满诗意和生活气息的作品。通过对黄泥岗头的描绘、对杜鹃和鹧鸪的议论以及对村民行为的描写,诗人成功地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同时也展现了自己的才情和审美情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