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鸭脚葵,色映红黄紫。
鸡冠似经斗,碎叶垂披靡。
无端青螳螂,失势忽落此。
当其奋臂时,宁料草间委。
饥禽不汝贳,集啄纷爪觜。
似为蝉复仇,反覆乃物理。
二虫何厚薄,是亦可以已。
我欲解其围,毫端呼不起。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首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诗的标题是“为次也题秋花小鸟画卷”,然后浏览全诗,把握诗歌主旨。再根据各句的内容和句式进行具体的分析,最后结合诗句的意思概括即可。“一株鸭脚葵”一句:描写了一幅美丽的画面;“鸡冠似经斗,碎叶垂披靡”一句:描写了一幅鸡冠葵的图景,形象地表现了鸡冠葵的外形特点;“无端青螳螂,失势忽落此”一句:运用拟人手法写螳螂,生动形象;“当其奋臂时,宁料草间委”一句:运用拟人写法来表达作者的情感;“饥禽不汝贳,集啄纷爪觜”一句: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鸟雀饥饿时的情状;“似为蝉复仇,反覆乃物理”一句:运用拟人手法来表达作者的情感;“二虫何厚薄,是亦可以已”一句:作者以自己的观点,认为两种昆虫在自然法则面前都是平等的,不必厚此薄彼。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答案】
示例1:“一株”两句:描写了一幅优美的画面,突出了鸡冠葵的颜色鲜艳的特点。
译文:一株大葵花,颜色红黄紫绿相间。鸡冠葵就像一把小斗笠,叶片散乱下垂。
赏析:这两句从视觉和触觉两方面描写了鸡冠葵的形象特征,使读者仿佛看到一幅色彩鲜艳的葵花图,感受到葵花的美丽动人。
示例2:“无端”一句: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螳螂捕食的情景。
译文:无缘无故地,一只青色的小螳螂落在了这株大葵花上。
赏析:这里运用拟人手法,把小螳螂比作有意要捉拿大葵花的猎人,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小螳螂贪婪、凶猛的形象。
示例3:“当其奋臂时”一句:运用拟人手法,表达了作者对鸡冠葵的喜爱之情。
译文:正当它奋力挥动翅膀的时候,忽然掉了下来。
赏析:作者用拟人手法,把鸡冠葵比作一个正在奋力挥动翅膀的勇士,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它的英勇。
示例4:“饥禽”两句: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鸟雀因饥饿而四处觅食的情景。
译文:饥肠辘辘的鸟雀不会放过任何机会去捕捉食物,于是聚集起来,争先恐后地去啄那些已经落地的虫子。
赏析:作者通过描写鸟雀觅食的情景,生动地表现了它们因饥饿而产生的强烈求生欲望,表达了作者对生命顽强生存精神的敬佩之情。
示例5:“似为蝉”一句:运用拟人写法来表达作者的情感。
译文:好像是为蝉报仇一样,反复无常才是自然界的规律。
赏析:作者通过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自然界中的规律人格化,形象地表现出了自然界万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自然界的复杂多变。
示例6:“二虫”两句:运用拟人手法,表达了作者对两种昆虫在自然法则面前都是平等的观点。
译文:两只昆虫,有什么厚薄之分?这也罢了!
赏析:作者通过设问的方式,强调了自然法则面前万物平等的道理,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万物平等观念的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