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风入林瘦蛟舞,万叶低昂争仰俯。
劈开玉峡饮晴虹,倒射霜空撒红雨。
中间几株尤耐霜,浓者得绿淡得黄。
兴酣渲染出真意,绢素绚烂凝秋光。
潇湘洞庭多变态,放笔知君与神会。
披图莫作咫尺观,别有苍茫在图外。

【注释】

长风入林:形容风势强劲,林中树木摇曳。瘦蛟舞:形容秋风劲吹,蛟龙在林间翻腾跳跃。万叶低昂:形容树叶在秋风中纷纷扬扬、高低起伏的样子。争仰俯:争着向上或向下倾斜。劈开玉峡:比喻将画中景物从画面上“劈开”,使观者更清晰地见到。晴虹:雨过天晴后天空中出现的彩虹。倒射霜空:彩虹倒映在霜白的天空中。撒红雨:形容彩虹如雨一般绚烂多彩地洒向大地。中间几株尤耐霜:其中几棵特别耐得住寒霜考验的树。浓者得绿淡者得黄:指不同颜色和质感的树叶。兴酣渲染出真意:作者兴致高昂,用笔墨尽情表现画中景色。绢素:指画卷上的丝绢。绚烂凝秋光:色彩斑斓,凝聚了秋天的光辉。潇湘洞庭:指湖南的潇水和洞庭湖。多变态:变化多端。放笔知君与神会:放开笔画去理解它,就能领会作者的用意。咫尺观:指眼前的小景。别有苍茫在图外:指画外还有更多的意境。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为友人所画《再题霜林秋晚图》写的题赞诗。此画描绘的是深秋季节,林中有一只瘦而有力的蛟龙在翻腾跳跃,万木萧疏,叶子随风起舞、纷披交错,犹如万叶低昂争仰俯。画家以简练的笔墨,把这幅富有动态变化的山林秋色图展现给人们面前。诗人对此赞叹不已,于是挥毫泼墨,赋诗题赞。

诗一开头写秋风劲吹,树林里蛟龙翻飞。接着写万木萧疏,落叶纷披,千姿百态,有的低垂,有的高扬,争着向四面八方倾斜,好像在互相比赛,看谁更显生机。然后写那道闪电似的彩虹,在晴天出现,把阳光射向空中,像一把五彩缤纷的伞。最后两句写画中的树木,有的特别耐寒霜,绿叶保持青翠;有的叶片较薄,经不住冷霜,便变黄了;也有的枝干苍劲有力,枝叶稀疏。这些树木都各有各的美,各有各的妙处。诗人赞美不已,情不自禁地挥笔疾书,题写了一首首七言绝句。

前四句主要描写林中蛟龙和树叶的动态美。这四句话,语言简练,形象生动,极富于动感。

第一句写狂风呼啸,蛟龙翻腾跳跃。这里,“入”字用得好,它既写出了狂风的威力,也写出了蛟龙的矫健姿态。第二句写树叶随风飘拂,高低错落。这里,“低昂”二字传神,它既写出了树叶的飘动状态,也写出了它们争奇斗艳的情态。第三句进一步写风吹过林子,万木摇曳。“万叶”,指众多的树叶。第四句写风过之后,万木又恢复了宁静。“争仰俯”,既写出了树叶在强风中的姿态,也写出了它们的顽强生命力。

后四句主要写画中景色的变幻莫测。前两句写画中的彩虹。“劈开”二字用得好,它既写出了彩虹出现时的美丽景象(它像一把利剑一样,把乌云刺破),也写出了它出现的神奇效果(它把天空照得一片湛蓝),还写出了它的明亮(它像一道灿烂的彩带)。后二句写彩虹倒射到霜白的天幕上,又反射出绚丽多彩的霞光,把秋天装点得更加美丽迷人。

后四句进一步写画中山石的奇妙。“中间”二字突出了画中山石的特点,它们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辉映的。“尤耐霜”,突出了山石经受寒冷考验的能力。“浓者得绿”、“淡者得黄”,这是说,不同颜色的树叶和不同质地的山石,都能显示出它们各自的美。诗人对画中景色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所以他要用笔墨尽情表现画中景色。

最后四句是题赞诗的重点。前两句写画家的用笔。“兴酣”,是指作者在作画时情绪高涨,精力充沛。“渲染”,是指他大胆地运用各种手法来表现画中景色。这两句话既是对画家技法的赞美,也是对画家精神境界的赞扬。后二句是题赞诗的结尾。“绢素”,指画幅上的丝绢。“绚烂”,意思是色彩鲜明。“凝秋光”,意思是凝聚了秋天的光辉。“咫尺观”,是说这幅小景画虽近在咫尺,但又有更多更深的意境存在,令人遐想无穷。

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感情真挚热烈,对绘画艺术的鉴赏力十分敏锐精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