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山浮远翠,淮水漾深渌。
倒影入楼台,满栏花扑扑。
谁知阛阓外,依旧有芦屋。
时见淡妆人,青裙曳长幅。

诗句解释:

  1. 淮山浮远翠:“淮山”指淮河之山,“浮远翠”意味着山峰在远处显得苍绿而美丽。
  2. 淮水漾深渌:“淮水”指淮河的水流,“漾深渌”描述河水清澈且深沉。
  3. 倒影入楼台:“楼台”指的是古代建筑,这里可能是指在江边或河边的建筑,“倒影入楼台”表示水面的倒影映照在楼台上。
  4. 满栏花扑扑:“栏”是栏杆的意思,“花扑扑”形容花盛开时的景象,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
  5. 谁知阛阓外:“阛阓”通常指市场,这里用来形容城市的繁华,“不知”表达出诗人对这种繁华景象的惊讶。
  6. 依旧有芦屋:“芦屋”可能是指用芦苇搭建的房屋,这里用来强调虽然周围环境繁华,但依然保持着某种原始或者宁静的状态。
  7. 时见淡妆人:“淡妆”通常指淡雅的妆容,这里可能是指城市中的妇女,“时见”表示时常能看到,“淡妆人”描绘了这些妇女淡雅、朴素的形象。
  8. 青裙曳长幅:“青裙”指的是穿着青色裙子的人,“曳长幅”描述她们走动时裙摆随风摆动的样子,增添了一丝柔美和灵动。

译文:

淮河之山远处泛着淡淡的绿色,淮河的水波荡漾着清澈深邃。水面的倒影投射到楼台之上,使得整个画面充满了生机。谁能想到在这繁忙的市集之外,仍然有那些简朴的芦屋呢?我时常看到一些女子身着淡雅的妆容,她的裙摆随风轻轻摇曳。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色和人物画。诗人通过对比淮山的远翠、淮水的深沉和楼台上的倒影,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和美丽。同时,诗中也提到了市场的繁华以及那些简朴的芦屋,反映出诗人对自然与城市生活的不同感受。最后,通过描绘淡妆女子的裙摆,诗人展现了一种静谧而又充满生活气息的美。整体上,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人文景观的独特观察和深刻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