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北村南路不赊,西家携杖过东家。
此桥恰与花为谶,梓树桥边梓树花。

诗句释义:

四月朔,德尹招同诸弟西阡看梓花曾三不至,末章专及之八首,村北村南路不赊,西家携杖过东家。此桥恰与花为谶,梓树桥边梓树花。

译文:
在春天的四月初一,德尹先生邀请我们兄弟一同前往西山欣赏盛开的桃花树。然而,我们曾经三次都没有能够到达那里,最后我在诗歌中专门提到了这次赏花的经历。

注释:

  1. “四月朔”指的是农历的四月初一。
  2. “德尹”是古代对高级官员的称呼。
  3. “同诸弟”表示和兄弟们一起。
  4. “西阡”是指西边的小路或者田野。
  5. “看梓花”是观赏桃花。
  6. “曾三不至”表示曾经三次都没有能够到访。
  7. 结尾两句是诗歌的尾句。
  8. “村北村南路不赊”描绘了村庄的道路。
  9. “西家携杖过东家”描述了人物的动作和行走的方向。
  10. “此桥恰与花为谶”意味着桥梁恰好与桃花树相对应。
  11. “梓树桥边梓树花”强调了桃花树的位置。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示了春天的景象和诗人的内心感受。诗人在诗中多次提到“桥”,这不仅仅是为了描述物理上的桥梁,也隐喻了人生道路上的转折和命运的安排。桃花的盛开象征着生命的活力和希望,而诗人未能如愿以偿地看到这些花朵,可能反映出他对某种情感或目标的追求并未成功。这种情感的失落和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使得这首诗充满了诗意和哲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