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龛容得十方僧,个是天然第二灯。
更约罗浮观日出,寻师还上最高层。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的能力。解答时,先要理解全诗的意思,然后结合注释、标题、作者以及写作背景来具体分析。“一龛”是寺庙里的一个小房间;“十方僧”即来自各地的僧人;“第二灯”指佛教中的阿弥陀佛;“更约”表示又邀请;“罗浮”即现在的广东境内的博罗县,这里代指罗浮山;“最高层”指山的最高处,即山顶。

【答案】

译文:一个小房间容纳了十位僧人,他们是天然的佛,是佛教中的阿弥陀佛。我再次邀请他们到罗浮山观赏日出,希望他们在山顶修行,最后能成佛升天!

赏析:诗人与友人相聚于海云寺,同饮清茶之后,有感于佛教徒众多,便以“一龛容得十方僧,个是天然第二灯”起兴。他首先指出佛教徒众多,这既是一种事实,也是一种自然现象。佛教自东汉末年传入我国后,很快得到传播。到了唐宋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富裕起来,信仰佛教的人也日益增多。因此,佛教徒众多是一个事实。但佛教徒众多,并不等于人人都是虔诚的信徒,其中不乏一些假借信佛之名,行其不轨之辈。诗人认为这些人就是佛的“第二灯”。所谓“第二灯”,是指佛教中对阿弥陀佛的别称。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为诸佛如来的法身。他常住西方极乐世界之中,在释迦牟尼佛涅槃之前,已向众生宣说了西方净土的胜妙景象,并告诉弟子们在自己成佛以后,可以前往彼国,求生西方,享受幸福。所以佛教徒多,其中也有真正的佛,也有作恶的人。诗人用“第二灯”来形容他们,既表明了佛教徒众多的客观事实,也暗示了其中不乏邪道。接下来,诗人又进一步描绘了一个场景——在罗浮山下,群山环抱之中,有一座山峰耸立在那里,这就是著名的罗浮山。诗人在这里邀请他的好友去那里观赏日出。罗浮山位于广东省博罗县境内,是一座风景秀丽的名山。山上奇峰突兀,怪石嶙峋,林木葱茏,景色宜人。每当晨曦初照,霞光万道,映照山峰,景色十分壮美。因此,罗浮山自古以来就被誉为“岭南第一山”。唐代大诗人杜甫曾赞美罗浮山:“东越无烟雾,南行无早晚。”可见罗浮山的自然风光是何等美妙。最后,诗人以“寻师还上最高层”作结。意思是说,我邀请我的好朋友到罗浮山去观赏日出,希望大家在山顶修行,最终能够成佛升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