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株芳树全摇落,泥污胭脂亦可怜。
值得拈华成一笑,风灾不到四禅天。
【注释】
- 折枝,指枯萎的树枝。娟然,形容花朵美好的样子。全摇落,全部凋零。四禅天,佛教语,指色界中的第四重天。
- 拈华,比喻以花为乐。
- 摇落,衰谢。
- 风灾,自然灾害。
- 佛力:佛的威力。
- 得乎:行得通。
【赏析】
这首诗作于元朝至正十二年(1352年)春天。当时诗人在山阴,有感于连朝风雨摧枯拉腐,海棠零落殆尽;而瓶中折枝依然娟然独秀,不禁赞叹佛祖的力量神奇无比,感叹世事无常,人生易老,于是写下了这首小诗。
“连朝风雨园庭海棠零落都尽而瓶中折枝娟然独秀”:这两句写园中海棠花被狂风暴雨打得零落不堪,但瓶子里的一枝花却依然艳丽动人,独自挺立,显得格外娇美。“折枝”,即断枝。这里借喻诗人自己。这两句是说,连朝风雨摧残着庭院里的海棠花,使得它们纷纷零落殆尽;而那瓶中一枝花却依然娇艳动人,独自挺立。
“老夫欲不夸为佛力其可得乎”:这两句是说,我想赞美这枝花是因为它的美丽,但我又怎能不称赞佛祖的力量呢?这里的“佛力”指的是佛法、佛祖的庇护和保佑。这两句是说,我之所以赞美这枝花,是因为它的美丽;但我想赞美它,却又不得不称赞佛祖的力量。因为佛法无边,佛祖的力量无穷无尽,能够保佑万物生长繁衍。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佛法的敬仰之情,也表达了他对于生命无常、时光流逝的感慨。
这首诗通过对园中与瓶中两株花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佛法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生命无常、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人通过对比的方式,将园中与瓶中的两株花进行对比,以突出瓶中花的美丽与独特。同时,诗人也将自己与这些花儿进行了对比,以表达自己对佛法的敬仰之情和对生命无常、时光流逝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