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月给官仓粟,辜负园中鸭脚葵。
思作散仙犹未得,更思成佛问何时。

《题孙书年松下清斋图》的诗意与哲思

查慎行的《题孙书年松下清斋图》,以简洁而深沉的笔墨,勾勒出一幅宁静的山水意境。这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描绘,更是一种心灵上的洗涤和思考。

诗中的“自从月给官仓粟”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物质欲望与精神追求之间冲突的认识。在古代社会,粮食被视为最为重要的生活资源,象征着生存的根本。诗人通过“月给”一词,巧妙地暗示了这种物质需求带来的压力和束缚。而“辜负园中鸭脚葵”,则进一步揭示了人们往往因为外界的诱惑而忽略了内心真正渴望的东西,即那份简单而纯粹的自然之美。

“思作散仙犹未得”反映了诗人对于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愿望。在传统观念中,仙人代表着长生不老和超凡脱俗,但现实中,大多数人难以达到这种境界。这里,“犹未得”强调了实现这一目标的艰难与不易。

“更思成佛问何时”则是诗人对于人生终极目标的思考。佛教文化中,成佛是修行者的最高追求,意味着从尘世的纷扰中解脱出来,达到涅槃的境界。这里的“问何时”不仅是对成佛过程的询问,也反映了诗人对未来命运的不确定和对解脱之路的渴望。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引发了读者对个人价值观、生活方式以及人生意义的深入思考。它启示我们,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不应被物质所困,而应追寻内心的平静与自我实现。正如诗中所表达的那样,无论身处何种境遇,我们都应该保持一颗向善的心,不断探索生命的真谛,追求心灵的自由与升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