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亩菱租割水田,披图闲惜好山川。
归人预作明年计,欲借桥东放鸭船。
注释:
三亩菱租割水田,披图闲惜好山川。
归人预作明年计,欲借桥东放鸭船。
译文:
三亩菱角地被割去了水田,披览图画,我不禁对这美好的山水景致感到惋惜。
归人预先为明年打算,希望借用桥头东南的放鸭船。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王令看到一幅柳矶图后有感而发的作品。诗中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景色画卷,通过细腻入微的笔触,展现了一幅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自然景象。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之情。
三亩菱租割水田,披图闲惜好山川。
归人预作明年计,欲借桥东放鸭船。
注释:
三亩菱租割水田,披图闲惜好山川。
归人预作明年计,欲借桥东放鸭船。
译文:
三亩菱角地被割去了水田,披览图画,我不禁对这美好的山水景致感到惋惜。
归人预先为明年打算,希望借用桥头东南的放鸭船。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王令看到一幅柳矶图后有感而发的作品。诗中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景色画卷,通过细腻入微的笔触,展现了一幅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自然景象。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之情。
【注释】 沔阳道中喜雨:这首诗写于作者被贬为江陵县令时。沔阳,即今属湖北荆州地区一带的汉水北岸地带,古称沔州、汉阳郡。这首诗就是作者在沔阳县(今湖北省仙桃市)作官时的喜雨之作。 一枕凉侵被:诗人在梦中醒来,感到枕头上凉气袭人。一枕,枕头;凉侵被,指枕头冷。 朝来得晏眠:早晨睡得迟了,所以醒来得晚。晏,晚。 江清收潦后:雨水把江水冲得十分清澈。 风劲挂帆前:大风刮起,船帆迎着风张开。 宿雨才如露
【注释】 设险凭全楚:设险,设置险阻;凭,倚仗、凭借;楚,指湖北的古国名。 江防:长江的防线。 郭:指外城或城墙。 独客:独自的客人。 天阔星如坠:形容天高云低,星星像要掉落下来一样。 惨澹:凄凉黯淡的样子。 【赏析】 蕲州道中 这是一首七律。此诗作于唐僖宗乾符二年(875),时为安史叛乱后第二年,是诗人避乱在蕲州(今属湖北)道中的即景抒怀之作。 第一句“设险凭全楚”,是说作者以自己的智慧和胆略
以下是对这首诗《荆州杂诗六首·其六》的逐句翻译和赏析: ``` 南郡风流地,雄藩毂久推。 梨花前队拥,红粉后车来。 马酒分獐饫,狐裘逐兔回。 明明军令在,蜀道几时开。 注释: 1. 南郡:指的是现在的湖北省荆州市地区,古代称为南郡。 2. 雄藩:指的是强大的藩镇,即地方上的豪强势力。 3. 毂(gǔ):古时车轮中心的转轴部分,这里比喻地方势力的中心。 4. 前队拥:指前面的军队或官员拥簇着。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的内容、语言、技巧、思想情感及赏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请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然后根据选项确定答题的方向是内容、语言、技巧还是思想情感。 此诗的首句“三户亡秦谶”中的“三户”指的是项羽的部下英布、蒲将军和黥布三家。“亡”字在这里有“灭亡、消灭”之意,而“亡秦谶”是指预言秦朝灭亡的谶语。次句中“孤军覆楚师”的“孤军”指刘邦所率的起义军
诗句释义与赏析: 注释: 1. 中山存后裔:意指在乱世中,仍有人能保持对中山国(或某一家族、势力)的忠诚和记忆。 2. 失路亦依刘:意指即便身处困境或失去方向,也仍旧选择依赖或支持刘姓(可能指刘备或类似身份的人物)。 3. 大局分三国:意指当时的局势被分成了三股势力,各自为政。 4. 深心借一州:意指尽管整体形势复杂,但仍有个人(或某个团体)希望从中找到立足之地,即“一州”。 5.
荆州杂诗六首 其一 【注释】: 要害西南最:要害之地,在西南。要害,指战略要地。 乾坤百战馀:乾坤,天地之间。百战馀,指经历了无数战斗。 孤城还矢石,陈迹遂丘墟:孤城,指被围困的城池。 陈迹,指曾经存在的痕迹和遗迹。 丘墟,山丘废墟。 白日吹笳外,枯风落木初:白日,指白昼。 笳,即胡笳,古代管乐器。白日,指白天。 枯风,指秋天的风。 落木,指落叶。 暂来戎马地,惭愧得安居:戎马,指战争。 安居
【注释】 游燕不果乃作楚行:燕国不能成行,于是写下楚行。 北道:指北方的道路。南辕北辙:本应往南走而却往北走的比喻。 一门初约变:当初与某人约定好了,结果变化了。 岐路独行多:岔路上独自行走的多。 弹筝客:弹奏筝曲的歌者。击楫歌:敲着船桨而唱起歌曲。 田舍好:田园生活的愉快。 也知:明白。 壮志恐蹉跎:有远大的抱负却担心自己被耽误。 【赏析】 此诗是诗人在仕途不得志时所作
【解析】 此题考查诗歌鉴赏。赏析诗句的内容和作用,赏析诗句的语言特点,分析诗人的思想情感,赏析表达技巧和语言风格,赏析作者的观点态度,这五点是常规的考点。解答此题时,首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逐句释义”,然后依据对诗歌的理解,从炼字、手法、情感等角度具体分析。 (1) “一枝开异域,独秀殿群芳”:一枝花独自在异国他乡开放,独自盛开于群芳之中,突出了梅花的傲骨与坚韧不拔的精神。 (2)
【注释】 1.季叔:作者的堂弟名季,排行第四。 2.荆州:今湖北江陵。 3.会合期难定:指与堂弟相见的日期难确定。 4.苍茫:迷惘。 5.烽烟:这里指战事。 6.地满:到处都是。 7.书疏:书信。 8.薄宦:微官。 9.驱策:驱使、驱使车马。 10.去留:离开和留下,指离别。 11.荆南:即荆门、荆山南边,这里借指荆州。 12.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市。 【赏析】 这是一首写久别重逢之情的诗
【注释】 梁元:指梁武帝萧衍。梁武帝时,荆州为重镇。称兵:起兵叛乱或割据一方。方士:方术之士。这里指迷信方术的人。干戈:兵器。弟兄:同辈人。戎衣:军服,借指军队。讲殿:讲武之殿。诗句:诗歌。巡城:巡历城中。世乱:乱世。文:诗。 【赏析】 这是一首讽刺诗人的诗。全诗以“祸福”开篇,指出梁武帝萧衍虽然在荆州重镇称兵叛乱,但在朝廷之上,却仍能安享太平,享受着方士、方术之士带来的“祸福”。而诗人自己
【注释】 虞山:在江苏常熟市,有虞山、剑池等名胜古迹。樵柯:指砍柴人的工具。烂:腐烂。好胜:喜欢胜过别人。仙敌:仙人的对弈对手。争棋:下棋相斗。 【赏析】 这是作者于康熙五十年(1711)春游虞山钱氏园时所作,属题“采药图”二首之一。 诗中以“长日”“迟迟”形容春天时节,点明时令。接着,诗人用“樵柯欲烂”形象地写出了山林中的景色。“樵柯”,是指伐木者所用的斧子;“烂”,是腐烂的意思
玉柱金庭境久闲,颇闻岩谷异人间。 长镵谁斸云根断,片片飞来尽出山。 【注解与注释】 玉柱:形容山峰耸立,如同白玉柱子一般。 金庭:这里指仙境中的庭院,常用以比喻美好的地方。 长镵(chán):一种农具,用于挖掘植物根部。 云根:指云彩缠绕的山石或树木,常被用来象征高远和神秘。 飞来:从远处飘然而至,这里指药草等植物自然生长的景象。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神秘的山林景象
注释:风程半日停留于沧州,客旅之恨只有醉酒才能解除。如何才能将江水变作春酒,萨摩陂外的河水就像油一样滑腻。 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在旅途中,因为风大而耽误了行程。他向同乡人告别,并请求他们为他送些美酒。这首诗以“风程半日滞沧州”开头,写出了诗人的行船受阻。“客恨除非醉即休”,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无奈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最后一句“安得春江变春酒,萨摩陂外水如油”,则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注释】 题王令诒松南柳矶图三首:题写在王令《松南柳矶图》上的三首诗。王令(1027-1089),宋代诗人,字逢原(一作逢原),号深父,世称王深父。建州蒲城(今福建浦城)人。宋仁宗嘉祐八年(1063年)进士。曾官尚书都官员外郎、知州事。卒于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著有《深父集》三十卷,《四部丛刊》本行世。 曾:曾经。 春衣:春天的衣服。新:新鲜。 逡巡:犹豫不决,迟疑不决。 万条杨柳风情在
诗句注释: - 自截筠竿八尺余,偶从沙际伴舂锄。 - 注释:自己砍伐了八尺多长的竹竿,偶尔跟随在沙岸之间,帮助人们春耕。 - 人间果有丝纶手,未必临渊便羡鱼。 - 注释:世间确实存在能够洞察秋毫的智者,但不一定每个人都会像临渊羡鱼那样羡慕别人的能力。 译文: - 诗人通过自述,展现了自己虽然拥有一根八尺多长的竹竿,却并未经常使用它来帮助他人春耕的场景。他谦虚地说
【题解】 这是一首送行诗。作者在扬州时,与友人王汉藻相知甚密。友人即将离开,作者写此诗相赠。诗人以垂杨、浮烟、茱萸、湾头等物象,烘托出离别之际的伤感气氛。 【注释】 一路:指从京城到扬州的官道。 君家:指王家。旧住:过去居住过;别筑:另外建造。辋川:唐人王维的别墅名。这里借指友人王汉藻新居。 【译文】 一路上杨柳垂挂,记得我们曾经泊船停歇,北湖南岸水波上飘散着轻烟。 你家里过去居住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