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截筠竿八尺馀,偶从沙际伴舂锄。
人间果有丝纶手,未必临渊便羡鱼。
诗句注释:
- 自截筠竿八尺余,偶从沙际伴舂锄。
- 注释:自己砍伐了八尺多长的竹竿,偶尔跟随在沙岸之间,帮助人们春耕。
- 人间果有丝纶手,未必临渊便羡鱼。
- 注释:世间确实存在能够洞察秋毫的智者,但不一定每个人都会像临渊羡鱼那样羡慕别人的能力。
译文:
- 诗人通过自述,展现了自己虽然拥有一根八尺多长的竹竿,却并未经常使用它来帮助他人春耕的场景。他谦虚地说,这根竹竿或许只是偶然间出现在沙岸边,与那些正在劳作的人们一起,成为了他们春耕时的好帮手。
- 诗人用“人间果有丝纶手”来暗示世间的确存在能够洞察秋毫、明察秋毫的人,他们如同手中的丝线一般,能洞察事物的本质和真相。而“未必临渊便羡鱼”则表达了另一种观点:有些人可能因为自己的能力无法达到某种高度,所以只能羡慕别人所拥有的能力。这里的“羡鱼”并非真的希望变成鱼,而是对别人能力的羡慕之情。
赏析:
-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自身的行为和态度,展示了他的谦逊和自我反省。他不仅拥有一根八尺多长的竹竿,还能在需要的时候为他人所用,体现了他对于自然和社会的深刻理解。
- 诗中“人间果有丝纶手,未必临渊便羡鱼”一句,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一方面强调了世间确实存在能够洞察秋毫、明察秋毫的人,另一方面又表达了自己并不羡慕他人所拥有的能力。这种表达方式既体现了诗人的智慧和见识,也展示了他内心的平和与豁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