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士年来已可嗔,骑驴腰扇怕逢人。
李昭竹骨王郎画,难掩西风障扇尘。
胡应麟的《金陵杂咏二十首 其二十》是一首描绘了南京古都风貌和文人墨客生活的诗作。下面是对这首诗的具体分析:
诗人简介:胡应麟,明代文学家、思想家,与杨慎、王世贞并称为“三大家”。他的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同时也有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批判和思考。在诗歌创作中,他擅长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复杂的情感,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点滴细节。
诗词原文:
名士年来已可嗔,骑驴腰扇怕逢人。
李昭竹骨王郎画,难掩西风障扇尘。诗句释义:
- 名士年来已可嗔: “名士”指的是有才学的人士,“嗔”在这里可以理解为生气或不满。整句诗的意思是说,这些有才华的人因为年岁增长,感到生活乏味,甚至开始对周围的人和事产生不满。
- 骑驴腰扇怕逢人: “骑驴”形象地描述了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而“腰扇”则是一种古代文人常用的装饰物,用以象征自己的文化素养和地位。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悠闲生活中,却因为无法避免与人交往而感到尴尬的心情。
- 李昭竹骨王郎画: “李昭”和“王郎”都是历史上著名的画家,他们的绘画技艺高超,作品流传至今。这一句可能是在赞美两位画家的卓越才能,但同时也可能是在暗示诗人自己虽然有才学,但因年老而感到无力改变现状。
- 难掩西风障扇尘: “西风”通常代表秋天的气息,象征着岁月的流逝。这句诗可能是在描述诗人在秋风中独自行走时,看到别人的风采而感叹自己已经不再年轻,无法像年轻人一样充满活力。
- 赏析:
- 艺术风格:胡应麟的这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通过对比和夸张的手法,将一位文人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
- 主题思想:诗歌的主题是对时光易逝的感慨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思考。诗人通过对名士们的描写,反映了自己对于人生态度的转变,以及对现实无奈的接受。
- 历史背景:这首诗作反映了明代中后期的社会状况,当时的文人阶层普遍面临着生活压力和精神困境。
胡应麟的《金陵杂咏二十首 其二十》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哲理的诗作。通过对名士的描写,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这首诗不仅是对南京这座城市历史文化的赞美,也是对文人精神世界的深度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