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之告灾古所闻,旱既太甚今复云。
气将喷海变尘雾,力欲拔山成火云。
鳞介难从釜偷活,羽毛兼恐林遭焚。
人于其间何处避,蝇蚋蜩螗非尔群。

【注释】

苦热:炎热。

天之告灾古所闻,旱既太甚今复云:上天的警告是自古以来就听说过的,现在又发生了干旱。

气将喷海变尘雾,力欲拔山成火云:热气将要喷出大海化作尘埃云雾,它的力量想使山峰变成火云。

鳞介难从釜偷活,羽毛兼恐林遭焚:鱼和龟等水生动物难以逃到锅里苟延残喘,鸟的羽毛也恐怕被烧光。

人于其间何处避,蝇蚋蜩螗非尔群:人们在这中间又能躲到哪里去呢?蝇、蚋、蜩、螗这些小东西都不是你们同类。

【赏析】

此诗写大旱无雨,民不聊生的情景,揭露了统治阶级残酷压榨人民的本质。全诗语言质朴,情真意切,富有感染力,读来令人愤慨。

首句“天之告灾古所闻”,说明旱灾已久,不是一时之事。“告”即告诫,“灾”即灾害。诗人用“自古皆然”四字概括,突出了这种灾害是长期存在的严重问题。

诗人把注意力转向人间。“旱既太甚今复云”,意思是说,旱灾已经太厉害了,现在又出现了。这里,诗人以“云”代指“雨”。

“气将喷海变尘雾”,是说天气酷热,热浪翻滚,似喷出大海,化成漫天的尘雾。“将”在这里有将要的意思。“喷”是喷射的意思。“海”是指大海。“变”是变化的意思。“尘”是尘土。这里的“海”与“尘雾”相映,形象地写出了旱灾的严重程度。

“力欲拔山成火云”,是说天气热得象要把山都拔起来似的。这两句诗把天上的热浪与地上的烈日联系起来,生动地表达了旱灾带来的酷热难耐的恶劣气候。

第三句“鳞介难从釜偷活”,意思是鱼鳖龟壳之类的水生动物很难逃脱死亡的厄运,只能偷偷地躲进锅中寻找一点活路。这是对前两句的进一步描绘,更具体地展示了旱灾给水生生物造成的灾难。

“羽毛兼恐林遭焚”,意思是鸟的羽毛恐怕也保不住了,它们害怕森林遭到火灾。这里,诗人通过夸张的手法,生动地描绘出旱灾所造成的严重后果。

最后一句“人于其间何处避,蝇蚋蜩螗非尔群”,是说在这场大旱面前,人们无处躲避,而那些蝇、蚋、蝉、螗这些小动物却能侥幸活命,不是同类。这是对前面诗句的总结,突出了旱灾给人类造成的苦难远远超过了其他生物。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旱灾给人们带来的巨大灾难,揭示了统治阶级剥削压迫人民的罪恶本质。同时,这首诗又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使人读后深感痛心疾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