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眼千头与万头,十分可有一分留。
但逢酒熟邀同醉,不遣花开怅独游。
老至几曾辜节物,频来直为近松楸。
杖端携得苔枝去,趁取灯前烂熳酬。
【注释】
曾三:曾几。西阡:曾几之墓,在今江西上饶市。斋中:曾几的居所,位于浙江绍兴。
耀眼千头与万头:形容梅花盛开时的盛况。
十分可有一分留:十分之中,可以留下一两个。
但逢酒熟邀同醉,不遣花开怅独游:每当美酒饮至半酣时,邀人一同畅饮,不使花落时独自惋惜。
老至几曾辜节物:到了老年,哪一次没有过节?
直为近松楸:因为离松树不远。楸树是古代祭祀用的木器,这里指坟墓。
苔枝:松树的针叶,这里指松树枝条。
灯前烂熳酬:趁着灯前赏梅时尽情地饮酒作诗。
【赏析】
这首七律作于绍熙二年(1191)春。此时作者任秘书省正字、校书郎。曾几是作者的好友,两人交往甚密,这首诗就是他应曾几之请,为其母扫墓之后所作的。
首联“耀眼千头与万头,十分可有一分留”,写景如画,富有情致。“耀眼千头与万头”,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梅花盛开时的气势和场面。“十分可有一分留”一句,既写出了诗人对于春天美景的珍惜之情,也表达了诗人面对美景而产生的感慨。
颔联“但逢酒熟邀同醉,不遣花开怅独游”,进一步抒发了诗人的情感。“但逢酒熟邀同醉”,意思是每当遇到美酒的时候,总是邀请朋友一起畅饮;“不遣花开怅独游”,意思是不让花儿开放而让诗人独自惋惜。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春天美景的热爱之情,也表达了诗人对于朋友之间的情谊。
颈联“老至几曾辜节物?频来直为近松楸”,进一步抒发了诗人的情感。“老至几曾辜节物”,意思是无论年纪多大,都不会辜负这个美好的节日;“频来直为近松楸”,意思是经常来这里是因为靠近松树,而松树是古人用来祭祀的木器。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清明节的珍视之情,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家乡的思念之情。
尾联“杖端携得苔枝去,趁取灯前烂熳酬”,进一步抒发了诗人的情感。“杖端携得苔枝去”,意思是拿着枝条回到家中;“趁取灯前烂熳酬”,意思是趁着灯光欣赏梅花。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的热爱之情,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家庭幸福的祝愿。
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人文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