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思风雨追随地,多在园居少在城。
草木因公皆可敬,禽鱼与我岂无情。
编年集换新题目,署尾笺留旧姓名。
从此高吟应寡和,更无人继老门生。

【注释】

回思:回想。风雨追随地,多在园居少在城:我随从你多年,经常在怡园居住;很少离开京城。多、少:频、稀。草木因公皆可敬,禽鱼与我岂无情:草木因为您而显得庄严可敬,鱼虫鸟兽因为我而变得充满生机。因公:由于您。岂无情:难道无情。禽鱼与我岂无情:禽鱼和我之间有情感。岂:难道。禽鱼:指水族动物,这里比喻人,泛指同僚。与:和。老门生:指旧日的学子。

【译文】

回想当年风雨中追随你,常常是在怡园居住,很少在京城。

草木因为您而显得庄严可敬,鱼虫鸟兽因为我而充满生机。

编年集换新题目,署尾笺留旧姓名。

从此高吟应寡和,更无人继老门生。

【赏析】

此诗是诗人为友人写就的赠别之作。全诗以“发自怡园再呈院长”开篇,交代了写作背景和目的,即诗人在雨中向怡园院长表达敬意和怀念之情。首句“回思风雨追随地,多在园居少在城。”表达了诗人对怡园院长的深厚感情。诗人回忆自己多年来跟随怡园院长生活,虽然经常在怡园居住,但很少有时间离开京城,这体现了两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和深厚的友谊。次句“草木因公皆可敬,禽鱼与我岂无情。”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怡园院长的敬仰之情。诗人认为,正是因为怡园院长的高尚品德和卓越才能,才使得周围的草木都显得庄严可敬,鱼儿鸟儿也因为怡园院长的爱护而充满生机。

中间两联分别写了两个具体的场景:“编年集换新题目,署尾笺留旧姓名。”“从此高吟应寡和,更无人继老门生。”这两个场景分别描述了怡园院长在整理文集时的情景和他与旧门生告别的场景。前一句描绘了怡园院长整理文集的情景,后一句则表达了诗人与旧门生的离别之情。诗人感叹从此以后,他将难以听到更多的歌声,因为再也没有人来接替他的位置。

这首诗语言朴实自然,情感真挚深沉,表达了诗人对怡园院长的深情厚谊。同时,通过对怡园院长的回忆和赞美,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士大夫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