菱角鸡头渐满池,亭亭独㩳出尘姿。
难留雨露珠频泻,自拔泥污性不缁。
老衲山中移漏处,佳人世外改妆时。
白头相对归心切,欲卷江湖入小诗。
【注释】
菱角鸡头:菱角和鸡脚。指荷花的莲蓬。渐满池,逐渐长满了池塘。亭亭独㩳出尘姿:“㩳”通“挺”,形容姿态优美,亭亭玉立,出尘拔俗。出尘姿,超脱尘世的风骨。亭亭,高耸的样子。独㩳,特立。
难留雨露珠频泻:难以留住那些从天上洒落的雨露珠。频泻,屡次落下。
自拔泥污性不缁:自己摆脱污泥而不沾污。自拔,脱离。泥污,淤泥。缁,黑色染料,这里指泥土。
老衲山中移漏处:老僧侣在深山里移动漏斗取水做饭。移漏处,移动漏斗取水做饭的地方。
佳人世外改妆时:佳人即美女,指荷花。世外,世俗生活之外。改妆时,换妆的时候。
白头相对归心切:白发的人互相对视,内心急切地思念着家乡。归心切,思念家乡的心十分急切。
欲卷江湖入小诗:想把江湖卷进自己的诗歌里。欲卷,想卷。江湖,泛指江湖景色或世事。小诗,诗歌。
【赏析】
本诗为题咏荷花之作,以荷花的亭亭玉立、不沾染污泥的高洁品格来比喻人的高洁品行,表现了诗人对荷花的喜爱之情。首二句写荷花生长茂盛,亭亭玉立于水面之上,犹如出尘脱俗之人。后四句则进一步描写了荷花的不染之性以及诗人的赞美之情。
此诗前两句用“渐满”、“亭亭”、“出尘”、“难留”等词语描摹荷花生长旺盛的景象;第三句“自拔”二字则写出荷花超凡脱俗的气节;第四句“性不缁”点出了荷花的不染之性。
后四句诗人由物及人,以荷花的不染之性比喻人的高洁品质。“老衲山中移漏处”一句,既点出荷花生长在水边山寺的环境,又暗藏了佛家禅宗的思想,表明了荷花不沾污泥的本性是佛家所提倡的“无欲”精神;“佳人世外改妆时”一句则直接赞美荷花不染之性如同美人卸妆一般自然。
最后两句“白头相对归心切,欲卷江湖入小诗”,则是诗人对荷花的喜爱之情的抒发。白头相对,形象地描绘了诗人与荷花之间的情感交流;欲卷江湖入小诗,则将荷花与诗人的情感紧密相连,表达了诗人希望把荷花的美好融入诗歌的愿望。
全诗以荷花的生长和不染之性为主线,通过对荷花的形象刻画来表现人的高洁品质。诗人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将荷花与美人相比,突出了荷花不染之性的特点;同时,诗人又将荷花与佛家禅宗思想相联系,进一步加深了对荷花不染之性的理解和赞美。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