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薪爆竹岁将残,宦况聊同苜蓿盘。
三寸玉分良友饷,一条冰合腐儒餐。
别中加饭开鱼素,饱后投床梦钓竿。
无物报君还自笑,近来诗语带梅酸。

【注释】

①沈岱:字子高,号东山,浙江仁和(今浙江杭州)人。天启二年(1622)进士,历礼部、吏部侍郎。崇祯时为兵部尚书,因反对南迁,被论死。后经救免。《清史稿》有传。宝坻银鱼:产于天津市宝坻县的淡水鱼类。

②苜蓿盘:指苜蓿饭。古代称以豆叶作饭为“苜蓿饭”。唐张祜《朝回》诗:“官居紫微郎,苜蓿一盘餐。”

③玉:一作“竹”,即竹筒,用竹筒盛装食物,称为“箪”。

④“冰合”句:比喻读书人的寒窗苦读之状。

⑤“无物”句:言无以报答朋友之情。

⑥带梅酸:语出王维《酬张少府》诗:“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将雏愧巢鸟,畏客爱门岑。且复团纱帽,青蝇勿漫谗。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此诗写诗人晚年归隐山林的情怀及与友人交往的情况。

⑦报君还自笑:意谓自己没有能力报答知己,反可笑。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崇祯十一年(1638)正月十五日(除夕)所作。当时诗人已遭贬谪,家居宝坻(今属天津),心情抑郁,于是写下了这首七绝。

首联两句,从除夕夜的情景着笔。岁末将尽,爆竹声响,炊烟缭绕,年味正浓,然而诗人的心情并不舒畅,因为“湿薪”和“火树”都是悲凉的象征。腊月里,人们烧柴取暖,炊烟袅袅上升,本是喜庆祥和的景象,却在这里成了“湿薪”的标志;而那“爆竹声中一岁除”的欢庆气氛,也随着这“湿薪”而显得凄凉冷清。这两句诗通过“湿薪”、“火树”等意象的运用,渲染出除夕夜的冷落氛围,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凄冷之感。

颔联两句,由除夕夜转至新春佳节,写朋友间的相互馈赠。诗人的朋友送来宝坻银鱼,这真是难得的美味佳肴啊。然而,对于诗人来说,这样的礼物又有何用呢?他不禁自嘲道:“一条冰合腐儒餐。”这里的“冰合”是指冬天的冰块,而“腐儒”则是讥讽那些不学无术的人。诗人以此表达了自己的愤懑之情,同时也透露出他对自己处境的不满。

颈联两句,写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厚谊。诗人在新春佳节之际,特意为朋友准备了丰盛的菜肴和美酒,以示谢意。而当朋友们离开之后,他却只能独自品尝这顿大餐,感叹时光荏苒,人生短暂。

写诗人对自己的无奈和自嘲。他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报答朋友,只好开怀畅饮,以忘却心中的不快;吃饱喝足之后,便投宿床上,梦见钓鱼竿。这里,诗人以“无物”和“梦钓竿”两个意象,既表达了自己的处境之艰,也展示了自己的豁达心态。然而,即便如此,诗人仍不免自嘲道:“无物报君还自笑,近来诗语带梅酸。”这句诗既是对自己的处境的回应,也是对整个时代的感慨。它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种种矛盾和问题,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时代变迁的无奈与感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